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2018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试题

2018-11-24 11:45: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四、案例分析题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过程的自我描述。

“燃烧与灭火”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出示了几张图片,开门见山地引入课题,此时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热情,接下来我通过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得出了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为了巩固对燃烧条件的认识,我接着安排了下一个探究实验,“要使热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该怎么办?”这时,王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说:“向水中吹气。”我一听,原本想训斥该生:“吹出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有明显的提高,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白磷怎么会燃烧起来?这最起码的知识都不懂,还乱说!”可一想,老师都有可能犯错,更何况学生呢!于是我笑着说:“王同学,你上来试一试吧!”他上来后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气,白磷没有燃烧起来,又使劲地吹了一大口,白磷还是没有燃烧起来,于是他有些沮丧地下去了,并趴在桌子上。见此情景,我肯定了王同学的勇气,并要求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又有学生说:“老师,应该向水中通氧气。”我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得用实验来加以证实。”并拿出事先收集好的氧气,请他向水中通入氧气,这时观察到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非常有趣,学生们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鼓掌,课堂教学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实验过后,我还组织学生尝试了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使其燃烧的实验,也获得了成功,进而,我又提出问题:“通过导气管用嘴向水中吹气,为什么不能使白磷燃烧?”还是请王同学回答,他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提示下找到了原因,答道:“从嘴里吹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它不能支持白磷燃烧。”此时,我接着说:“好,请坐下,老师非常高兴看到了你的进步。”大家不约而同地鼓掌,我注意到这位同学的表情,他眼中又充满了自信。

24、(1)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2)根据上述教学过程自述,阐述该教师的教学有哪些优点。

3)该教师对待王同学的方式对化学教学有哪些启示?

五、教学设计题

【材料】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要求初中学生能对物质进行加热操作。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有关“物质的加热”教学内容如下。

二、物质的加热

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如图1–28所示。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2)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为什么?)

4)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实验1–5 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1–29),约1~2s后取出,熄灭酒精灯。

观察烧后的火柴梗。处在火焰哪一层的火柴梗最先炭化?哪一层的火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加热?

2.给物质加热

用酒精灯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方法如图1–30所示。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3)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4)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5)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实验1–6 用10mL量筒量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向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按图1–30中所示的正确加热方法加热,观察现象。

25、(1)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2)根据上述2个材料,完成“物质的加热”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不少于300字)。

 

 

注:试题来源于考生回忆及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