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14:26:56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21、高三学生李丽参加考前心理辅导,辅导老师给她佩戴了监测身体状态的智能手表。每当她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时,智能手表就会实时反馈她当前的身体状态,并提示她做出相应调整。辅导老师采取的做法是( )。
A.放松反应
B.行为调节
C.生物反馈
D.预先应对
二、辨析题
22、素质教育是我国在反思和批判应试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等弊端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概念。对此,李老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学生的特长教育。请对李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23、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围绕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展开激烈讨论。刘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请对刘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24、王老师是一名刚入职的中学教师,他几乎将自己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学生指导上,因为他认为,教师的唯一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请对王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25、杨老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发现,中学生非常在意自己的性别角色和形象。因此她认为,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就是获得自我性别角色的认同。请对杨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三、简答题
26、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教学开展。王老师作为一名新入职的老师,就“教学的作用”这一主题与同事展开了深入讨论。请简述教学的作用。
27、张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新任班主任,不熟悉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效果一团糟。对此,学校德育主任告诉他,班级管理是有规律的,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请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
28、康老师是一名资深的中学教师。她与新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时,提醒新教师要依据中学生情绪的矛盾性开展针对性教学。请简述中学生情绪矛盾性的主要表现。
29、进入中学后,学生的交往方式与小学阶段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重视同伴关系。请简述中学生同伴关系的特点。
四、案例分析题
【材料】
初中化学课上,孙老师讲解“燃烧和灭火”。孙老师抛出问题:“碳+氧气”燃烧成二氧化碳,“硫+氧气”燃烧成二氧化硫,“铁+氧气”燃烧成四氧化三铁,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发言,师生共同总结概念:燃烧是指氧气和可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孙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烧杯,里边有高温热水,放入三个分别装有红磷、石头和白磷的试管进行实验,从而得出燃烧有三个条件:第一个要有氧气,第二个要有可燃物,第三个要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三者缺一不可。
讲完燃烧之后,紧接着讲灭火。孙老师通过播放幻灯片展示案例,并提问学生:如何通过燃烧条件得出灭火条件?从而得出灭火有三个条件:第一个要隔绝氧气,第二个要隔绝可燃物,第三个要降到最低温度以下。孙老师边问边讲,最后拿出工具、沙子、水、毛巾,找几个学生向其他同学一一示范,让学生自己讲解灭火的原理。
最后,孙老师进行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问。比如,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怎么办?电线老化短路,引发火灾,怎么办?堆放的纸箱着火,常用何种灭火方法扑灭?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师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0、请结合材料讲一讲孙老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并进行具体分析。
【材料】
王老师在讲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发现,直接告诉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底×高×1/2”太抽象,所以他让学生用纸做一个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王老师问:“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回答:“长乘以宽。”王老师又问:“那具体面积是多少?”学生回答:“60平方厘米。”接着,王老师让学生把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半,形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问:“现在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很快回答出是30平方厘米。接着,王老师让学生再画一个长方形,并要求他们在长边任意选择一个点,以另外一个长边为底,画一个非直角三角形,并提问这个非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一些学生说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另一些学生说不知道。
31、综上所述,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同化和顺应的主要内容。
(2)结合上述原理,分析王老师的教学活动。
注:试题来源于考生回忆及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