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30 09:25:01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四、案例分析题
【材料】
案例:下面是某新教师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环节1】视频展示:舞台上“云雾缭绕”的场景。
【环节2】提出问题:①舞台上“云雾缭绕”的场景如何得来?②CO₂有哪些来源?CO₂是怎样被消耗掉的?③空气中CO₂的含量如何?你知道“温室效应”吗?④雪碧中冒出的气体究竟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⑤CO₂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
【环节8】学生总结:CO₂的颜色、气味、状态。
【环节9】图片展示:在我国北方,冬天有人进入储藏白菜的地窖时,可能会因地窖中CO₂含量过高而有生命危险。
【环节10】提出问题:……
24、(1)分析该案例中【环节2】所提出问题的优点和不足。
(2)请解释舞台上利用干冰产生“云雾缭绕”现象的原理。
(3)【环节9】中事实可以作为哪些CO₂性质教学的引入?并据此设计两个问题。
五、教学设计题
【材料】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原子”的内容标准为“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有关“原子的结构”部分内容如下:
25、(1)分析材料二中内容编写的主要特点。
(2)分别指出学生关于“原子”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
(3)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原子的结构”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不少于300字)。
注:试题来源于考生回忆及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