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7 07:3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10月30日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有教无类是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指对各类人平等看待,不分贤愚贵贱,都进行教育。该词语出自( )
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D.《劝学》
2.在当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 )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惠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特殊认识理论
3.古代学校教育不仅脱离生产劳动,而且鄙视生产劳动。这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人口构成
D.民族文化传统
4.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问题,曾出现过“生而知之”的“天才论”。这种理论属于( )
A.教育万能论
B.环境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
D.主观决定论
5.反映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具体质量规格要求的是(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6.标志着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出现,也是教育史上第一部课程论的专著是( )
A.斯宾塞的《教育论》
B.杜威的《儿童与课程》
C.博比特的《课程》
D.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7.在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这是哪一关系的争论?(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B.知识与能力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8.学完“压强”概念,学生理解了“在同等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大,压理越小”的道理。田老师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这个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田老师贯彻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循序渐进
C.直观性
D.启发
9.于老师在讲台上把“ 张纸揉成团,把另张纸烧成灰, 由此让学生来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心观
10.在一次志愿者活动结束后,马老师要求同学们对自己这一天的表现进行出心得体会。马老师运用的德有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11.学校实施德有的基本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课外校外活动
C.团队活动
D.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2.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室内和在阳光明媚的户外,其亮度差别很大,但是人们都能将它知觉为白衬衫。这反映了知觉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教师:“面粉有什么用处?”
学生甲:“可以做面包、蛋糕、馒头、花卷、油条、面条”
学生乙:“可以做馒头、调胶水、捏泥人”
上述对话说明学生乙比学生甲的思维更具有( )
A.精准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反思性
14.学生对“遗传与变异”之间的关系学习属于( )
A.组合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归属学习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8-02
2024-08-02
2024-03-15
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