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30 06:30:00 | 来源:考生回忆及网络
21、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
A.社会危害性
B.法律规范性
C.刑事违法性
D.应受刑罚处罚性
22、甲向乙投毒,致乙中毒后,甲后悔立即将乙送往医院,经抢救乙脱险。甲的行为应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23、在某单位征用土地过程中,土地管理局工作人员甲与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乙相勾结.由乙多报土地上的果树数量,甲加盖土地管理局的印章予以证实,进而从该单位多领取数额较大的补偿款,后二人平分。甲的行为构成( )。
A.贪污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侵占罪
24、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 )的未成年人。
A.14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17周岁
25、构成劳动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是( )。
A.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B.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D.劳动法律关系的对象
26、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是( )。
A.疑似职业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
B.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的
C.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D.职工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
27、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28、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A.货币流通规律
B.价值规律
C.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
D.按劳分配规律
29、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C.建立“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D.建立“有计划市场经济”模式
30、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
A.个人财产的分配方式
B.生产资料的分配方式
C.公共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D.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31、宏观经济调控的总目标是( )。
A.稳定物价
B.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要的平衡
C.促进经济增长
D.实现充分就业
32、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是( )。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产业政策
D.收人政策
33、“俭以养德”指的是( )。
A.俭朴是品德之本
B.俭朴是持家之本
C.俭朴是治国之本
D.俭朴能培养人的情操
3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做到( )。
A.忠诚
B.审慎
C.勤勉
D.清廉
35、我国农村普遍使用的沼气池采用的技术是( )。
A.干馏技术
B.生化转换技术
C.热解制油技术
D.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
36、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 )。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生物进化论的建立
C.量子论的建立
D.相对论的建立
37、汉武帝时.曾两次出使西域、成为开拓丝绸之路先驱的是( )。
A.班超
B.甘英
C.张骞
D.司马相如
38、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
A.安史之乱
B.朋党之争
C.藩镇割据
D.宦官专权
39、洋务派创建的最早的民用企业是( )。
A.开平煤矿
B.轮船招商局
C.电报总局
D.上海机器织布局
40、近代中国建立最早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华兴会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4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