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9 21:0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1、参考答案:
互联网时代公共舆论呼唤公共理性
目前网络已走入千家万户,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蓬勃发展,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公众参与网络空间的可能性和力度,另一方面也对发展健康网络文化、营造和谐网络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舆论表达常处于无序状态,舆论传播呈现碎片化趋势,社会舆论也呈现多元复杂的状态,不仅使网络空间秩序混乱,同时也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还妨碍政府工作的有序运行。因此,互联网时代,公共舆论需要寻找“最大公约数”,划出“共同的底线——公共理性”。
互联网时代的公共舆论中的公共理性不是个体的理性,而是社会公众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公共性的理性原则,需要通过换位思考和理性说服的方式与大多数人达成共识。从“我为政府工作献一策”到“我向总理说句话”,多数网民理性表达、诚恳发声,让多元价值观在交流中融合,有力地促进了政府各项工作的改进。在公共理性之下,吃狗爱狗的争议才可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公共善的形成,才能实现价值多元时代的社会正义。公共舆论下,公共理性如何平等合理表达,需要媒体、个人、国家三方合力共同塑造崇尚公共理性的舆论生态。
媒体要强化阵地意识,全面客观宣传报道,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这是媒体理解和把握中央决策精神的根本原则,也是宣传报道的正确方向。普通受众对政策的关注点和媒体对信息的内容解读释放有密切关系,因此媒体务必要与时俱进,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政策精神,认真研究,吃透意图,找好切入点,多角度向民众呈现。做到全面客观、释疑解惑。同时对待社会事件的报道也要力求真实公正,避免成为舆论事件。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网络改变着舆论格局,也拓展了思想宣传阵地。因此媒体工作者还要有正确鲜明的阵地意识,适应形势发展,创新传播手段,深入分析网上舆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舆论工作能力水平。明确职责和使命,牢记社会责任,在网络这块阵地上,做好党的翻译官、人民的传译员。
不论是普通网民、还是网络舆论领袖这样的知识分子,都要理性思考,明辨是非,诚恳发声,不夸大其词。在彰显个性的网络时代,博人眼球的新闻一次次挑战民众的认知底线,我们目睹了“霸气媳妇回农村掀翻桌子”等虚假话题持续发酵;见证了罗一笑事件让公益慈善蒙上心理阴影;纷纷扬扬的“婴儿保温箱内死亡”事件也震撼着我们。虚假信息的背后既有网民的盲目跟风,也有媒体的推波助澜,还有当事人的隐瞒真相、扭曲事实,给民众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情绪和影响。因此,无论是网络上的信息发布,还是获取抑或是观点的表达,我们都要了解事实、尊重事实,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多用事实说话,多一些理性表达,少一些盲从。网络舆论领袖也要遵循一般的社会伦理和公共道德,尊重他人发声权利,求同存异。顾及自身言行的公共影响,守护自身的内心和良知,引导舆论理性平和。
公共理性也离不开国家的顶层设计,在法律法规方面,发挥有效功能,依法治网,完善网络管理体系。从2014年国家网信办组织开展打击伪基站、网络暴恐视频等危害网络安全的专项行动,出台“微信十条”“账号十条”“约谈十条”等规章制度。到前不久,浦某因在微博上发布煽动民族仇恨等言论,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扰乱了网络空间秩序,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处罚。这些都彰显了我国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心和行动力,对待网络谣言严厉治罪、绝不姑息。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先进做法,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大力治理网络谣言。比如成立相关行业协会自我约束管控,开发舆论分析软件;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公民与媒介素养和法律意识等。通过这些“软”“硬”招数结合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互联网时代,无论媒体、普通网民、网络舆论领袖都应坚守底线共识,国家层面也要积极有所作为,尊重公共理性,构筑起成熟、文明的舆论空间,共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文章导图】
2024-11-01
2024-10-29
2024-10-29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7
2024-10-27
2024-10-27
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