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试题

2015-12-03 19:0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二、讨论释疑

1.(齐读第一段)“比美”离题了吗?有何作用?

2.第一段的“三问三答”写法上有何变化?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关系?

3.(齐读第二段)私事、国事有何相通之处?何以能比喻讽谏?

4.(齐读第三段)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齐王确实受了蒙蔽?(讽谏是在比美中偶有所悟而为之的吗?何以见得?)

三、延伸迁移

齐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王之蔽.甚矣”一句,为何点到却不深说?

2.一“善”、一“朝”,省略了哪些内容?

3.这个故事于今有何积极意义?

4.如何看待《战国策》?

四、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教师B:

一、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学生小声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有问题可以向教师提问。

二、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本文写了几个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写了几件事?

三、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1.邹忌长什么样儿?他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是怎样回答他的?他信了吗?他反思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2.邹忌怎样给齐王讲他的感受?他是如何向齐王进谏的?

3.听了邹忌的分析.齐王说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

4.齐王纳谏后.收到什么效果?

(要求尽量用原文回答)

四、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问题:

请从教学活动设计的角度,评析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

7、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TSE}题。

爱的丝雨悄悄来了

①风,伴着花谢了又开;雨,随着风飘向大海。现在的我,才明白,爱,是在什么时候悄悄走来。

——题记

②车窗外飘起了微微细雨,我回首,雨中,母亲那不舍的双眼流下了清澈的泪,夹杂着这无边的丝雨.在地下激起跳跃的水花。她的手在空中划出了一条最美的,充满爱的雨中的弧线。

③这雨竞是如此熟悉!还记得,上小学的一个雨天,您冒着雨前来接我回去。调皮的我时不时想跳出伞外,与雨亲密接触,但无论如何,都逃不出您的大伞。我分明发现,那伞完完全全歪到我这边,而您却沐浴在雨中。

④还记得,那个雨夜,您焦急忧虑的双眸紧紧地盯着病床上的我,您把我捧在您温暖的臂湾中,喂我吃药,替我擦汗盖被子。半夜醒来,我依旧看见您布满血丝的充满慈爱而又掩饰不了心痛的双眼。在您的温暖下,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那个病痛折磨的夜晚,我安详入眠。

⑤还记得,乘车回乡的那个雨天,夜幕中,雨幕下,您驻立在桥头,花伞下,透露出您焦急而又耐心的身影。我奔到您的身旁。您嘘寒问暖,替我背书包,帮我打雨伞,那一天,我哭了,背着您.在雨中流淌着忍不住的感动的泪水。

⑥还记得,那个雨夜,您和父亲千里迢迢到我的宿舍,为我送吃的送穿的,看到了我,您心满意足。当晚,你们冒着风雨回去。我站在门前,看着你们骑车远去的身影,默默祈祷,让你们一路平安。

⑦爱的丝雨悄悄来了,它竟是如此悄然无息,以至于这十几个春秋,我竟不知它在我心里汇起了爱的海洋。您一直都在包容着我的任性与无知,无时无刻不在用爱的丝雨滋润我的心房。

⑧车上,我又回首,远远的,母亲还在雨幕下。心里爱的丝雨已经悄悄来了,窗外爱的丝雨依旧落下……

附件下载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