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试题

2017-11-20 17:3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13、阅读《苏州园林》教学实录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师:我来讲讲分析说明文的方法,大家看大屏幕。

(投影“‘三步跨栏法’:①指出说明方法;②分析说明效果;③概说对象特征”)
师:首先看第一步——了解说明方法。请看大屏幕。

(投影“‘分析范例’: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师:这几句话采用了做比较的方法,鲜明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这一特点。

师:为了比较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我给大家找了两张图片来说明。
(投影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的图片)
师:把两图放在一起就相当于列图表来比较。我们还可以打比方。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小家碧玉,那么北京的园林就是——

生:大家闺秀!

师: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会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区别。我又采用了列图表和打比方两种方法。所有说明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下面大家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分析范例能帮助学生整体掌握说明方法的辨别策略

B、第一个例子能呈现做比较这一方法的使用效果

C、教师在教学中一共总结出两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D、整体教学过程讲练结合,层次清楚。思路清晰

14、阅读综合性学习“寻找春天的足迹”教学实录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师:春天是一个诗情画意、充满生机的季节。你们最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春天呢?
(学生积极分享:春和景明、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色满园……)

师:听了大家的形容,老师的心情“如沐春风”。

(众学生笑)

师: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喜欢书写对春天的感受。你们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大家来简单赏析。

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小草在春雨滋润下刚刚萌芽的样子。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柳树在春风中端庄优美的身姿。
(学生赏析了很多诗句)
师:大家积累的诗句还真不少,诗人喜欢描写春天,画家喜欢描绘春天。下面,你们来做回诗人,当一次画家,每人画一幅春景,配上喜欢的诗句,一会儿轮流展示。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考查学生的词语积累偏离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B、诗歌赏析体现了综合性学习跨学科的教学特点

C、教学中插入绘画干扰了学生对诗句的深入品味

D、展示学习成果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5、阅读某教师访谈记录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记者:现在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据我了解,您的学生非常喜欢写作文,那么您是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他们写作积极性的?

教师:首先。我鼓励学生写生活札记。一开始,我并没有要求他们写什么内容,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约束,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或记短小见闻,或偶发感想。为了打开他们的思路,我特意为生活札记开设了60个栏目,如:美丽一瞬、家庭记事、心灵独语、友情传递、读报有感、新闻点击、世事杂谈、人生感悟等。札记交上来,趁热打铁,改完后我又拿到班上讲评。写得好的札记就让作者自己念,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析。因为是自己同学的作文。具有可比性。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想:他们所写的那些事我也经历过。为什么我就没想到呢?别人的文笔那么美,我为什么那么差呢?下一次我也要争取念自己的作文。这样,学生便从中产生了写作兴趣。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写生活札记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B、开设写作栏目有助于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C、作文评改方式突出了教师的中心地位

D、作文教学方法符合初中生的写作规律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16、阅读七年级课文《济南的冬天》两个教学环节,完成下面题。

环节一:走进济南度冬天

1.课堂导入。不管你住在北京,住在伦敦,还是住在热带,住在温带,只要你读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你一定会对济南这座城市神往不已,一定会渴望到济南去度过冬天,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济南度过诗意的冬天吧!

2.简介老舍。

3.你认为济南的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文中一个词来表达。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形成共识——“温晴”。

4.从各段中找出扣住“温晴”描写的句子并梳理课文内容。

师生共同梳理出如下内容:

阳光朗照的山摇篮暖和安适

薄雪覆盖的山雪草水纹花衣

城外远山小村水墨画

冒着热气的水不结冰

环节二:万水千山也温情

1.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山山水水都在温和晴朗之中,它们也应该有了情感,有了生命的感动,也应该温情脉脉了,正所谓万水千山总是情。找出文中这样的关句。读一读,品一品表达之妙,教师预设如下句子: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④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一切景语皆情语,山山水水的温情其实是谁在传达感情?

问题:

(1)“环节一”围绕“温晴”梳理课文内容有什么作用?(10分)

(2)教师设计“环节二”的意图有哪些?(10分)

17、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TSE}题。

奶奶是水也是山

①奶奶生病了,要上手术台?

②奶奶的身体一向很硬朗,奶奶的善良像一湖清水,她怎么可能生病,还是恶性的?

③奶奶把我看的比她的命还重,她要见我。

④我强忍着哽咽:“奶奶,您没事的。爸爸说了,为您做手术的是最厉害的医生。”

⑤奶奶笑了,奶奶说:“没事的,乖孙女,我还要看着我的乖乖,考高中,考大学哩。”

⑥奶奶满含慈爱的眼睛中饱含坚定。手术车的轮子缓缓地碾过长长的过道,手术室挂着窗帘的玻璃门轻轻关上。我对着门喊:“一定!奶奶,一定!”

⑦奶奶出手术室时,脸色很苍白,让人感觉割去的不是肉瘤而是气血。医生说:“手术非常成功,癌细胞没有扩散。剩下的要靠老太太的福气了。”我看见奶奶暂时安好,心里没有那么难过了。她把眼光偏到我这边,轻轻而缓地说:“我福大命大,阎王爷只是要我挨一刀呢。”

⑧我说:“奶奶,您福大命大,还要陪我上大学喱!”

⑨爸爸开始扶奶奶半躺起来,我摇起病床的一端,妈妈开始喂奶奶喝鸡汤,奶奶就说:“我乖孙女上初三辛苦,留给她喝,养脑筋。”我接过汤碗说:“奶奶,我一口,您一口,好不好?”奶奶听话地张开了嘴。

⑩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去接奶奶回家,奶奶吃惊地望着我说:“你怎么来了,不眈搁学习?我都可以走了!你看,你看……”我拉住奶奶的胳膊:“奶奶,今天星期天。”奶奶高兴地笑了:“瞧我,天天躺在病房里,就是吵着要回家,也不知道什么日子了,难怪你爸前两天不肯办出院手续哟.是等星期天我孙女来呀。”
⑪奶奶的身体越来越好了,她在家里又开始忙碌起来,爸爸妈妈怎么也劝不住她,有时厌繁了,她就脸一沉:“你们是不是要我闲出个病来,生命在于运动嘛!”
问题:

{TS}请从第⑩⑪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⑥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

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12分)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19、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TSE}题。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研讨与练习

一、背诵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二、仔细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单元介绍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伤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TS}从“赏析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角度,写出你对《小石潭记》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20、根据上述资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21、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附件下载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