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4 19:00:00 | 来源:考生回忆及网络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教学要求,准备在高二开设专题阅读课程。下列作品适合作为阅读材料的是( )。
A.张承志《黑骏马》
B.古华《芙蓉镇》
C.郁达夫《银灰色的死》
D.孙犁《白洋淀纪事》
2、学完《古诗十九首 · 涉江采芙蓉》,教师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描写荷花的古诗词。下列诗句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城子》)
B.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龚翔麟《菩萨蛮》)
C.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
D.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蔡松年《鹧鸪天》)
3、设计“意识流小说鉴赏”专题教学方案时,教师想带领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作品。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A.施笃姆《茵梦湖》
B.刘心武《班主任》
C.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D.路遥《平凡的世界》
4、学习《哈姆雷特》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戏剧,并推荐一部诗剧让学生阅读。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曹禺《北京人》
B.歌德《浮士德》
C.尤金 ·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
D.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白毛女》
5、研读古代文化经典时,教师提醒学生运用工具书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梳理出来。下列词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敝:抛弃(《论语 · 公冶长》)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反:返回(《庄子 · 逍遥游》)
C.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有:占有(《老子》)
D.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交:互相(《孟子 · 梁惠王上》)
6、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建议学生认真梳理教材中包含“如”的语句,解释“如”字在句中的词性和意义。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动词,离开(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连词,如果(《孟子 · 寡人之于国也》)
C.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介词,好像(杜甫《石壕吏》)
D.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动词,应当(《列子 · 愚公移山》)
7、教学“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时,教师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正确使用成语的语句,建立自己的语言材料包。下列语句可以放入资料包的是( )。
A.据某网站调查,在工薪阶层幸福感最强的十大城市中,Y市当仁不让排名第一
B.有些媒体不挖掘重要新闻素材,喜欢用明星绯闻来笔走龙蛇,实在令人费解
C.近年,盗窃技术变得更为多样,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窃贼登堂入室
D.一百年前,埃菲尔铁塔曾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
8、讲解柳永《望海潮 · 东南形胜》“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句意时,教师引用同样包含互文手法的诗句,阐释古代诗词使用互文手法的普遍性。下列诗句不适合的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C.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9、语文教研组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重点研讨如何落实高中学段的3个共同学习任务群。下列属于这3个任务群的是( )。
A.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B.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跨文化专题研讨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C.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D.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文学阅读与写作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10、高中学校组织教研组围绕“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引领功能”展开课题研讨,大家各抒己见、交流分享。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要注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要注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D.要注意凸显选文的独特性、开放性和跨媒介的整合性
11、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窦娥冤》之后,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回答问题不会总是符合教师的课前期待,教师要学会及时应对和调整,通过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当我安排学生讨论造成窦娥人生悲剧的原因时,学生都是从张驴儿、蔡婆婆等具体人物出发来分析。我用“人人有责”巧妙总结,启发学生从社会视角抓住问题本质。当学生迟疑地说出“可能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吧”,我又以“有点不自信哦”来幽默评论,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我觉得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渐趋成熟,他们渴望在班级展示自我风采,赢得大家的赞扬,教师灵活运用语言进行积极的正面评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对上述教学反思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每个问题都设置多个答案,学生的回答就能符合教师期待
B.学生最初不能全面回答问题,是因为对文本内容不够熟悉
C.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体现了思维从浅层到深层的变化轨迹
D.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只有靠教师的课堂评价才能激发
12、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为了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我有意识地搜集语料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比如,围绕“老龄社会”这一话题节选三则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包括《“银发潮”将席卷中国》《老龄化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新型居家养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良策》。然后,我设计三项学习活动:(1)根据材料内容为“人口老龄化”下定义,并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和现实影响。(2)有人认为实行“二胎政策”能够化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危机,有人认为这种对策治标不治本。请任选一方,运用材料中的数据和事实,结合社会生活,谈谈自己的观点。(3)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和材料提及的上海市社区经验,为自己家庭所在的社区写一份《近五年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对建议》。
对上述教学叙事中“学习活动”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融入了“读写结合”的学习策略
B.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C.能够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D.侧重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13、阅读某课组的个案访谈记录,按照要求答题。
设计《项链》教学方案之前,我阅读了研究莫泊桑作品的文献和一些描写女性形象的名作,比如《傲慢与偏见》《包法利夫人》。我改变了之前单篇教学的想法,脑海中浮现的课型更接近群文教学,我就想如何能把相关的作品都串联到教学内容中,后来我就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这是一篇关于( )的小说”。我安排学生课前阅读课文,然后用恰当的词来填空。学生填的内容丰富多样,有女性成长、小人物生存、生活代价、人性坚强、人生戏剧性、命运多变、人与人之间沟通、虚荣等。这些关键词成为我上课时开展教学活动的支架,依靠这些支架我融入了读过的相关作品和资料,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鉴赏评价,从多重视角来理解小说的主题。
对上述访谈记录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教师的阅读积累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B.群文教学本质上就是单篇教学内容的相互叠加
C.学生理解的丰富性说明文本解读是多元无界的
D.融入相关作品和资料容易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14、阅读某教研室集体备课的研讨记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研组长:马上要给高二年级上写作课,我上周安排大家抽查样例,深入分析本班的写作现状,归纳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下面请大家来说一说。
师 1:我们班整体还行,偏题现象不明显,但题目不够新颖,千篇一律。我反复提醒学生要提炼一些靓丽的题目,从题目就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但是效果不够明显。
师 2:我们班偏题的现象还存在,不过语言问题更突出,抒情模式化,表达方式单一。我也用过一些典型素材来训练,可能还需要加强。
师 3:我们班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在内容方面,感觉缺乏时代特色和深度感悟。我觉得挺奇怪,学生生活在“互联网 +”时代,按理说应该有新素材和新体验。
师 4:我们班内容方面还好,但是学生喜欢堆砌素材,逻辑有点混乱,没有连贯性。我得想办法在这方面做一点探索。
对上述研讨记录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 1 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内容中提炼最佳题目
B.教师 2 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强化细节描写的能力
C.教师 3 应该培养学生观察和感悟现实生活的能力
D.教师 4 应该探索促进学生写作思维发展的有效路径
15、阅读某教师有关选修课程的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在选修课程中倡导专题阅读并不是否定单篇教学的价值,单篇教学在理解文本脉络结构,揭示文本解读思路,训练核心读写技巧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甚至说,教好单篇正是开展专题阅读的基础。但是,高中阶段不能仅停留在单篇教学,这是我们从语文课程改革实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中得到的共识。专题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给予我们一种语文课程的整体观照意识,提醒教师要基于语言实践活动来整合听说读写等多样的语文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当然,专题阅读也带来诸多挑战,比如,教学内容的整合、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业评价的转型、教师角色的转换等。
对上述教研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单篇教学与专题阅读的差异在于课堂容量不同
B.整体观照是指整合语文课程内部各种教学资源
C.关键能力应该包括鉴赏评价、迁移运用等能力
D.专题阅读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终结性评价方式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8-02
2024-08-02
2024-03-15
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