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2024年3月9日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试题

2024-03-15 15:09:18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28下列选项中,与“学科”和“数学”的逻辑关系一致的是  

A.“植物”和“松树”

B.“大学”和“中学”

C.“动物”和“化石”

D.“暴风”和“台风”

29找规律填数字是一个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下列选项中,填入数列“4、9、17、35、  139”空缺处的数字,正确的是  

A.56

B.69

C.92

D.111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

开学之初,有学生向我反映,小丽有偷拿同学小东西的行为。于是,我把小丽带到办公室询问。当我正准备严厉地批评她时,却发现她眼神害怕,于是我改变了做法。我说,你这个行为是不可取的,然后让她回去了。班里风平浪静一段时间后,我让她担任班级的文具管理员。小丽上任后,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提醒其他同学要保管好自己的文具,她提出要举办文具分享日。之后,班里面的同学再见到小丽,渐渐地也不再叫她小偷。同时,小丽跟同学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上课老师提问问题时也开始积极回答。

30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材料】

林老师是一位数学老师,他给班上的学生布置的作业比较少,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完成。有的家长认为他是为了让家长交另外的补课费,有的家长认为这样的行为会让学生在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林老师通过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取得了家长的认同。他还跟数学基础差的学生结成了同盟,每周两次免费进行数学补课,对于作业也都是精心挑选,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学期末,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林老师在上课时,不是采用单纯的提问方式来让学生回答,而是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应该怎么解决问题。课后,林老师也通过自身的钻研发表了多篇论文,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

31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林老师的教育行为。

【材料】

历史这个名词有两个意义。就其第一个意义说,历史是人类社会在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总名,例如我们说“历史的车轮”“历史的经验”“历史的潮流”。这里所说的历史都是就历史的这个意义说的。就这个意义所说的历史,是本来的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它好像一条被冻结的长河。这条长河本是动的,它曾是波澜汹涌,奔流不息的,可是现在它不动了,静静地躺在那里,好像时间对于它不发生什么影响。它和时间没有什么关系,时间对于它真是不发生什么影响。中国社会,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乱、大改组,秦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的统一政权。这是历史的事实。这个事实永远是事实,到了现在没有变,以后永远也不会变。这不是说,中国社会不变,只是说,这个历史事实不会变。它已经与时间脱离了关系。中国社会是经常在变的,但是那些变一成为历史,它们就不变了,也不可能变了。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过去,就是说,都有它的历史。地球有地球的历史,月亮有月亮的历史,太阳有太阳的历史。但是一般所谓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学家所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地球的历史是地质学家所研究的,太阳的历史是天文学家所研究的,那都属于自然科学的范围,不属于社会科学的范围。

历史学家研究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情,把他所研究的结果写出来,以他的研究为根据,把过去的本来的历史描绘出来,把已经过去的东西重新提到人们的眼前,这就是写的历史。这是历史这个名词的第二个意义。严格地说,过去了的东西是不能还原的。看着像是还原的,只是一个影子。历史学家所写的历史,是本来的历史的一个摹本。向来说好的历史书是“信史”。“信史”这个“史”就是指写的历史。本来的历史无所谓信不信,写的历史则有信不信之分。信不信就看其所写的是不是与本来的历史相符合。写的历史与本来的历史并不是一回事。其间的关系是摹本和原本的关系,是影子和原形的关系。写的历史是主观的认识,本来的历史是客观存在。一切的学问都是人类主观对于客观的认识。主观的认识总不能和其所认识的客观对象完全符合。所以认识,一般地说,充其量也只是相对真理。写的历史同本来的历史也不能完全符合。所以自然科学永远要进步,自然科学家永远有工作可做。写的历史也永远要重写,历史家也永远有工作可做。

历史研究中的主观唯心主义,表现在不承认有本来历史的客观存在,认为历史好像一个百依百顺的女孩子,可以任人随意打扮。这是完全错误的。正如哲学中的主观唯心主义不承认有客观世界的存在,认为真理可以随意瞎说。为了纠正历史研究中的主观唯心主义,必须强调指出本来历史的客观存在。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32问题:

1)结合全文,对画线句“写的历史也永远要重写”进行概括。

2)结合全文,对“历史这个名词有两个意义”进行“两个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三、写作题

【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把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挂在黑板上,问:“同学们,这幅示意图上的河流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河流为什么不走直线,而偏偏要走弯路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河流走弯路,拉长了河流的流程,河流也因此能汇聚更大的水量;有的说,由于河流的流程拉长,每个单位河段的流量就相对减少,可以减弱对河床的冲击;有的说,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其中有些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绕道而行,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

33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注:试题来源于考生回忆及网络,仅供参考!

附件下载
2024年3月9日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