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8 09:01:47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2021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B.可以用浸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做水果保鲜剂
C.可以焚烧废旧塑料以防止“白色污染”
D.用含有重铬酸钾的仪器测试司机是否酒驾利用了乙醇的氧化性
2、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分子式:
B.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氧原子:
C.次氯酸的结构式:
D.醋酸的电离方程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₂、CO₂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B.、组成元素相同,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相同
C.SO₂、NO、CO₂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HCl、HNO₃都是强酸,与氧化亚铁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B.向浓碱溶液中加入铝片:
C.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
D.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
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0.1mol/LNaOH溶液:
B.溶液:
C.0.1mol/LFeCl₃溶液:
D.的溶液:
6、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的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7、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Z的氧化物可以制作光导纤维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M>R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Y>X
D.Z、M、R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
8、“盐水动力”玩具车的电池以镁片、活性炭为电极,向极板上滴加食盐水后电池便可工作,电池反应为。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片为正极
B.食盐水为电解质溶液
C.电池工作时镁片电极被消耗
D.电池工作时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9、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
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一定条件下,能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10、某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仅为六种微粒,其中ClO⁻的物质的量随反应进行逐渐变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还原剂是Cl⁻
B.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减弱
C.消耗1mol还原剂转移3mol电子
D.消耗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11、合成氨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以
B.甲烷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所以CCl₄的空间结构也是正四面体
C.稀盐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所以稀硝酸与锌反应也产生氢气
D.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所以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也大于碳酸钠
13、下列属于描述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是( )。
A.认识
B.评价
C.解释
D.模仿
14、章节教学过程中的单元测试属于( )。
A.诊断性测试
B.终结性测试
C.选拔性测试
D.形成性测试
15、化学教师常用“浮、熔、游、响、红”五个字概括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这五个字体现了实验观察应该( )。
①全面
②仔细
③准确
④形象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有机化学中,还原反应与加成反应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
A.从属关系
B.交叉关系
C.对应关系
D.重合关系
17、下列关于演示实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实验开始前,要告诉学生观察什么
B.实验结束后教师要立刻分享实验结论
C.实验可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操作
D.教师课前应试做演示实验
18、学生学习中采用了以氯气的性质为核心,将氯气的制法、检验、保存、用途等知识组织起来形成彼此相互联系的整体的策略,这种策略属于( )。
A.联系—预测策略
B.多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C.知识结构化策略
D.先行组织者策略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作业除了习题形式外,还可以采取实验报告等形式
B.教师备课主要是准备典型性例题和练习题,以提高教学效率
C.教学过程既包括教师教的过程,也包括学生学的过程
D.教学评价既包括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的评价
20、在中和滴定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要点,再进行示范演示,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练习。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
①讲授法;②演示法;③练习法;④讨论法;⑤实验法;⑥参观法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
二、简答题
【材料】
“电离平衡”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按照高中教材内容的编排,学生在学习“电离平衡”概念之前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相关知识,故该知识可应用概念同化策略进行学习。
21、(1)简述在电离平衡教学中应用概念同化策略的主要环节。
(2)简述学生实现概念同化策略的条件。
【材料】
化学用语是化学教学语言的一部分,化学用语有自身的学科规范要求。现有化学方程式: 和离子方程式。
22、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什么是离子方程式?
(2)请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达上述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3)化学教学语言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三、诊断题
【材料】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
【试题】下述实验的试管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说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氧化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₂,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考试结果】对参加考试的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答案正确的学生占50%。
23、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本题的正确答案。
(2)分析和诊断各个选项解答正确或错误的原因。
(3)指出本题的解题思路。
四、案例分析题
【材料】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化学老师关于“化学平衡移动”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师:(投影“活动探究4”)将CoCl₂溶于浓盐酸中形成,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Co²⁺[ann][/ann](粉红)+4Cl⁻ [ann][/ann]△H>0。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含有的盐酸,用酒精灯微热其中的一支试管,比较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说明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
学生:(分组做“活动探究4”实验)
教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1:加热的试管现象为粉红色变为蓝色。
教师:很好,观察得很仔细,那么我们能得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生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教师:总结得很好,其他同学都得到相同的结论了吗?
学生:得到了(齐答)。
教师板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4、(1)请结合上述案例评价该教师教学过程的优点。
(2)请指出该案例中“活动探究4”设计的不足之处和具体改进方法。
(3)该案例中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合适吗?请具体说明。
五、教学设计题
【材料】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标准是: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材料二 某版本高中教科书《化学1》中“氧化还原反应”的部分内容如下: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化合价的相关知识。
25、(1)请回答第一个“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2。
(2)请完成“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 字)。
注:试题来源于考生回忆及网络,仅供参考!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8-02
2024-08-02
2024-03-15
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