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2023年3月11日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生物》试题

2023-03-18 16:50:2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21、生物进化的理论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淘汰旧学说、吸纳新观点。某教科书上写到……。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特性是( )。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暂定性

D.稳定性

22、情境创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 )。

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强化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

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生物学课程核心素养包括a生命观念、b科学思维、c科学探究、d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某教师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中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为当地生态系统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②收集恰当的生物和非生物材料,尝试制作生态瓶;

③通过对各种成分功能和营养结构关系的讨论,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分析不同生态系统维特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

下列有关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d,②—c,③—ab

B.①—a,②—c,③—bd

C.①—d,②—b,③—ac

D.①—a,②—d,③—cd

24、缺

25、为了调查影响教师线上教学质量的因素,某教师设计了李克特五点量表。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

A.为了保证调查的内容详实,尽可能多地设计量表题目

B.为了方便取样,通过某“新手教师交流群”完成问卷采集

C.先向教师分析影响线上教学质量的常见因素,再对其进行调查

D.对于个别问卷中缺失的数据,统计时采用均值替代法进行补充

二、简答题

【材料】

为改善某湿地的环境和功能,科研人员综合考虑海拔差异和人为干扰,从江心到防洪堤将湿地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如图7),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

26、(1)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对C区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进行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2ABCD四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在空间上构成群落的结构。影响该空间结构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为__________

3)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写出该湿地的功能: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

【材料】

植物光合作用具有“光午休”现象,这在植物界中广泛存在。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其研究数据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注:温室处理一,模拟自然条件的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控制湿度;温室处理二、温室处理三,模拟自然条件的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温度和湿度。

27、(1)植物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会与__________结合,这个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

2)生态因素中,温度影响小麦光合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在6万勒克斯光照下,限制小麦光合速率增加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__________(写出两点)。

4)温室种植时,为避免植物“光午休”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三、分析题

【材料】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实验是“分子与细胞”模块中一个比较基础的验证性实验。查阅文献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在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以下优化改进,且实验效果良好。

1)教材中实验材料选用苹果匀浆、梨匀浆,有的老师利用葡萄、白萝卜代替。

2)在实验方法上,将装有检测试剂的试管,放入盛有5065°C温水的烧杯中加热约2min;有的老师选择使用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本尼迪特试剂;而加热的方法就更多样了,电磁炉加热、8090°C热水浴加热、将试管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等。

28、(1)结合材料,分析该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2)根据材料归纳实验教学优化的一般原则。

【材料】

某教师在讲解基因表达时,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为:学生在学习第3章“基因的本质”后,对基因有了初步的认知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而第4章“基因的表达”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因此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都懂,学习后不会”的状态,本节内容宜通过建模教学展现转录和翻译的步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注意避免烦琐的讲解。

该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细铁丝、卡纸、磁条、彩色磁片等物品制作教具,并和同学们共同利用该模型模拟了“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使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知识。

29、(1)结合材料,分析该教师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学情分析,还能从哪些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2)结合材料,分析选择和制作直观教具应注意的要点。

四、教学设计题

【材料】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运用细胞减数分裂的模型,阐明遗传信息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某版本高中生物学教材关于“精子的形成过程”的部分内容如下:

精子是在精巢中由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变形而来的。

减数分裂Ⅰ开始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缩短变粗并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作同源染色体。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随后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级,细胞质均等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在这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使得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只得到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总数的一半。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30、要求:

1)利用卡纸、剪刀等用具,设计开展“减数分裂Ⅰ”教学的剪贴画,并标注重要结构及过程。

2)利用上述剪贴画进行“精子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

 

 

注:试题来源于考生回忆及网络,仅供参考!

附件下载
2023年3月11日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生物》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