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16:31:36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2023年3月11日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试题
一、单选题
1、实施“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教学,教师向学生推荐研习作品,下列合适的是( )。
A.《边城》
B.《东方》
C.《雪国》
D.《红字》
2、学习“外国诗歌”开展后,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外国诗人的其他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 )。
A.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B.艾略特《荒原》
C.普希金《致恰达耶夫》
D.雪莱《西风颂》
3、教学戏剧单元,老师让学生根据台词撰写人物内心活动并设计人物动作、表情,然后在班内互相交流。对上述做法的分析,不合适的是( )。
A.可以打破对文本的唯一解读,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B.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台词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作用。
C.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戏剧冲突并深刻理解作品主题。
D.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来训练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4、实施“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梳理虚词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下列语句中的“以”用作连词的是( )。
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先进》)
B.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公孙丑上》)
C.农人告余以春及。(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在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在括号里补充句子省略的内容,下列不合适的是( )。
A.客闻之,请买其方(为)百金。(《庄子·逍遥游》)
B.沛公军(于)霸上。(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C.引(之)以为流觞曲水。(王羲之《兰亭集序》)
D.(齐)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苏洵《六国论》)
6、古诗词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含有“菊”意象的诗句。下列诗句中的“菊”蕴含隐居之意的是( )。
A.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B.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C.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汪遵《彭泽》)
D.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秦观《满庭芳》)
7、实施“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研读《论语》,开展研习学习,下列做法合适的是( )。
A.设置人物形象鉴赏专题,并以梳理主要人物言行为学习目标。
B.提供本专题所选语录的译文,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默写。
C.要求学生查阅、比较名家评点,形成对重要语录的深入理解。
D.组织全体学生观看电影《孔子》,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8、教学“成语运用”专题课,教师提供例句要求学生辨析,下列语句中成语运用恰当的是( )。
A.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也不能忘记粮食匮乏的蹉跎岁月,要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自觉践行“光盘行动”。
B.作为一名科普作家,他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绚丽多彩、光怪陆离的植物世界。
C.在娱乐圈中,她从默默无闻的群众演员成长为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靠的是远超常人的自律和勤奋。
D.在赛后采访中,许多球迷认为主力队员状态不佳,表现差强人意,接连失误导致比分被对手反超。
9、教研组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评价”的理解,下列不合适的是( )。
A.语文课程评价要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
B.语文课程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发展需求。
C.语文教师作为课程评价的唯一主体,应当依据评价结果对学生提出学习建议。
D.教师可根据实际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10、开展“《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学术类著作基本方法,下列合适的是( )。
A.分小组进行田野调查,提炼典型社会现象,形成理论发现。
B.归纳各章主旨,撰写相应的内容摘要,绘制全书思维导图。
C.组织开展班级诵读比赛,涵泳和赏析作品语言的优美之处。
D.到图书馆借阅社会学理论经典著作,系统学习社会学理论。
【材料】
阅读某教师在教学《说“木叶”》时设计的表格,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1、对上述表格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内容上看,本节课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
B.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要概念,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C.表格的作用是通过梳理提炼,提升学生赏析作品语言的能力。
D.表格横向的三个维度体现了由点到面、逐步拓展的教学逻辑。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9-20
2024-08-02
2024-08-02
2024-03-15
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