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16:06:02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二、案例分析题
【材料】
在某高级中学,有时会有学生辍学,学校虽然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但是效果不佳。
刚刚参加工作的彭老师第一次担任班主任,自然对学生中途辍学不敢大意,一发现有辍学想法的学生,他就想方设法挽留。如找各科老师了解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等。即便如此,依然还有中途辍学的学生,彭老师感到惋惜。
有一天,有二十年教龄的赵老师建议彭老师把辍学学生的联系方式记下来。彭老师想,我们做了那么多工作都没能让他们回心转意,他们辍学后就不再是我们的学生了,还记电话号码有什么用呢?但是出于对赵老师的尊重,彭老师还是将辍学学生的电话号码随手记在了班主任日志中。
临近期末,赵老师问彭老师:“跟辍学的学生联系了没有?”
彭老师回答:“没有。”
赵老师:“试着跟他们联系一下,了解一下情况。”
彭老师找出电话号码一一打了过去,有的学生已经联系不上,有的学生感到惊讶,有的学生接到电话就哭了起来:“老师我一离开学校就后悔了,一直没有勇气再回到学校,您还挂念着我,其实我一直在等您的电话。”
在彭老师的鼓励下,陆续有学生返回了校园。
他在班主任的工作日志上分析了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哪些方法是无效的,并写道:班主任工作的细节就是看似多余的那部分付出。
30、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彭老师的教育行为。
【材料】
在上初一时,晓斌经常逃课去网吧,还学会了抽烟。在校期间,为了显示自己的“厉害”,经常欺负其他同学,不遵守班级纪律,同学们对他避而远之,班主任说他“无药可救”,晓斌反驳道:“对,我就是没人管,没人问,我就是无药可救,不要你管!”
初二时,班主任换成了李老师。李老师一开始,就认真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给每一个同学建立成长档案。通过跟班级同学和其他各科老师的交流,他发现晓斌的“变坏”是从父母离婚后开始。李老师还发现,晓斌虽然有些坏毛病,但是也有一些特长,比如说他篮球打得好,曾经带领班级篮球队参加比赛获得奖,还喜欢航模。李老师耐心与晓斌进行沟通,让他担任篮球队队长,并带头组建航模社团。在班级里,李老师安排学习委员做他的同桌,在学习上给他提供帮助。李老师还联系晓斌的父母,反映晓斌的情况,希望他们给予更多关爱。在李老师的耐心帮助和引导下,晓斌逐渐转变了态度,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31、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价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材料】
涵泳古诗不只是获取知识,它还指向诗之情思的感悟、觉悟和体悟,是与诗人心灵深入沟通的桥梁。因此,多一次吟诵,便多一重体验。于是,吟诵的数量和质量便成为衡量读者之情与诗人之情融合程度的重要尺度。
吟诵之“吟”,是拉长了声音像歌唱似的读,“诵”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吟”之长调,“诵”之节奏,皆由古典诗文言语节律而来,运用“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平长仄短”“入短韵长”等规则,读者将诗歌平、仄、韵转化为吟诵腔调旋律,继而形成乐音。
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等在逻辑结构上惊人地一致。神经认知语言学认为,这种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更能有效进行神经元或微柱体之间在邻近原则基础上的神经联结。所以,来自诗文语言的吟诵腔调旋律更容易激发人们的情感,吟诵像唱歌似的反复咏唱,可以使负责发音的布洛卡区与负责听觉理解的韦尼克区之间的联结得以不断调整、确认和加强,诗歌情感由此在不断的涵泳中,深切地浸染读者,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这是一般诗歌朗读所达不到的。对同一人朗读和吟诵五言律诗的比较研究显示,朗读多按“意义节奏”,而吟诵均以“韵律节奏”,吟诵对节奏、韵律句、韵脚句、平声字、仄声字、音步等的处理,在凸显古典诗歌音韵独特性的同时,更能超越一般思想内容的理解而具有较强的激情作用——直接打动人心。
朱熹要求吟诵,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唐文治更是主张“三十遍读文法”:前十遍找“线索”,十遍求“命意”,十遍得“神气”。古诗吟诵为何强调一定遍数?遍数对诗歌情感与人之性情之间相互转化有何作用?
诗歌吟诵发出的声音是糅合诗歌情感的乐音。这种乐音与人的情感心理密切相关。对此,有学者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指出,音调模块、情感基调与人的联觉心理是对应的。比如,频率高的声音让人感觉明亮、兴奋、灵巧,反之则让人感觉暗淡、抑制、迟钝。读者对声音的不同理解,会为之赋予一定的情感态度,这种声音被认为是神经认知科学中的“情感声音”。研究者认为,对情感语音加工主要经过三个阶段:情感显著性感知、相关语义处理及情感识别。这就是说,在不同阶段加工“情感语音”信息是不一样的。这样看来,十遍找“线索”、十遍求“命意”、十遍得“神气”是具有神经认知学理据的。再者,作为语言认知的诗歌吟诵,从神经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认知也要经历初始阶段(神经冲动寻找通路)、加强阶段(相似或相同信息刺激而导致相同的神经通路得到进一步使用)和稳定阶段(同一神经通路反复使用,神经冲动自动进入神经通路)。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还得出了情感语音加工时间进程:在0-150ms期间,是对情感早期感觉加工;在150-250ms期间,是对情感韵律的编码;在250-550ms期间,则是对情感语义的加工。这表明,通过吟诵来融合诗我情感,需要一个反复熔铸的历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各阶段对不同信息(如情感感觉、情感语义、情感韵律)的加工还需要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因为人脑对熟悉的情感语音更具敏感性。在以诗情熔铸人情的过程中,吟诵的遍数及其不同指向的训练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促进诗情与人性之间的相互运转,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和熔铸品性的目的。
(摘编自李季《把握古典诗歌吟诵的神经科学机制》)
32、(1)朗读古典诗歌与吟诵古典诗歌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古人为何要强调诗歌的反复吟诵?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三、写作题
【材料】
社会心理学家曾招募了一群孩子参与一项实验,这些孩子各方面都很相似,此前互不相识。先把他们随机分成两队,各自开展活动,再组织两队开展一系列竞争性的比赛。不久,两队产生了激烈冲突。然后,研究者让他们想办法共同解决饮用水短缺问题,并全员参与推动陷入泥沼的卡车。最后,两队逐渐消除了冲突。
33、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1000字。
注:试题来源于考生回忆及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