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17:03:05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
周老师组织“太阳当空照”游戏活动时,阳阳举起手,大声地问:“老师,哪里有太阳?根本看不见啊”周老师说:“看不见太阳?那太阳到哪里去了呢?”阳阳眨着眼睛,想了一会儿说:“我妈妈说了,太阳让云彩遮住了,如果把云彩拨走,太阳就出来了”周老师故意问道:“怎么拨啊?云彩那么高,够不着。”小涵认真地说:“老师,登上梯子呀。有高高的梯子,再拿一根长长的竹竿,一使劲儿就把云彩拨拉走了。”周老师趁机问:“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太阳呢?”“是呀,最近几天总是灰蒙蒙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原来,这几天的雾让小朋友们很纳闷。周老师说:“感兴趣的宝贝可以查查资料寻找答案。”为了解决孩子们的疑惑,第二天,周老师运用图片和视频,介绍了有关雾的知识。小朋友们听得特别认真,有的还说:“回家要告诉爸爸妈妈,雾天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
30、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角度,评析周老师的教育行为。
【材料】
晨间活动时,琳琳跑到我面前,把一本绘本递给我,难过地说:“黄老师,你看,谁把我这本书的封面撕掉了!”我接过绘本,对着平时比较淘气的涛涛说:“这肯定是你撕掉的!”涛涛抬起头看着我,摇了摇头,于是我生气地说:“你们把东西放下,都不要玩了,坐好!”孩子们都坐到了自己的小椅子上。接着,我又说:“到底是谁把书皮弄坏了,承认了,老师会原谅你;如果不承认,被老师发现了,就惨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没有人敢承认。看到孩子们露出了紧张不安的神情,我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有些不妥。这时,我突然想到了“悄悄话”的办法。我问孩子们:“大家想不想把自己想说的话悄悄告诉老师啊?”孩子们都点点头,然后就一个接一个凑到我耳边说。小军凑到我耳边小声道:“书皮是我弄坏的,刚才我看到这本书丢在地上,想捡起来,可是一使劲儿,书皮就掉下来了。”我也悄悄地对他说:“谢谢你告诉老师,你主动把书捡起来,老师要表扬你,但把书皮弄坏了,一会儿你能向琳琳道歉吗?”小军笑着点点头,便过去向琳琳道了歉。我对全班幼儿说:“刚刚老师错怪了涛涛。涛涛,对不起!”
31、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黄老师的教育行为。
【材料】
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热点事件的发生,或新事物、新现象的产生,在网络上流行一时的“时髦”用语,它往往随着热点的降温,新事物、新现象的更替而逐渐走向衰亡。比如“蓝瘦香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皮皮虾,我们走”“尬聊”“戏精”等,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可谓“红”极一时,然而其生命力却极为有限,终究无法摆脱消亡的命运。但是,也有一些网络流行语的“命运”与之截然相反,它们不但没有消亡,反而保持了较旺盛的生命力。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流行语存留下来并不断繁衍的呢?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首先,这部分流行语的结构内部具有可扩展的空间,可以在其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扩充出新的用例。以“X门”为例,最早的用例是“水门”,专指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由监听事件而引发的政治丑闻。后来,陆续有大量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进入到空槽(slot)“X”的位置上,产生大量的“X门”,诸如“伊朗门”“情报门”“婚礼门”“虎照门”“棱镜门”“通俄门”“毛巾门”等等,这些“X门”的语义大致可以归纳为“关于……的丑闻/与……相关的丑闻”。我们观察到,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X门”在语法上也正在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进入到X位置上的成分不再仅仅局限于名词性成分,一些动词性成分也可以进入到X的位置,如“虐囚门”“资助门”“失控门”“停牌门”等,这些变化反映出“X门”这一框式结构的容纳性在逐渐增强。
相反,那些已经消亡的流行语本身并不具备扩展的基础,也就是说,在流行语自身结构的框架内,组成“成员”明确而具体,无法提炼出可扩展的基本结构。例如“蓝瘦香菇”是“难受想哭”的谐音形式,它由“蓝瘦”“香菇”两部分构成,二者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并列结构短语,很难在该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一种可扩展的基本结构,自然更无法进一步产生新的用例。同样,“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戏精”“尬聊”等亦是如此。基于语言经济原则考虑,人们在进行交际的时候通常遵循“省力”的原则,总是试图以尽可能少的语汇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类似“X门”词语群的出现无疑迎合了这一社交的基本准则。在语义上,这类词语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就语法而言,它们又具有较强的容纳性,相对于“尬聊”“戏精”等零散的、无法扩展的“词典”般的列举式表达,显然更为经济、便捷。
其次,结构本身已具备存继的“基因”。“微X”“X门”“X哥(姐)”等网络流行语没有走向消亡,还在于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强大的“基因”。一方面,这类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社会发展的主流。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同时衍生出大量与之密切相关的新事物。在此背景下诞生的“微X”词语群与网络关系密切。根据相关统计,“微X”类格式词发端于2007年的“微博、微媒体”。后来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交际媒介的流行,“微商”“微店”“微付”“微粉”“微视”“微整容”“微阅读”“微研讨”“微研究”“微媒体”“微表情”“微电影”等一系列与网络密切相关的“微X”类词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扩展传播。这些新产生的“微X”类流行语基于网络,“微X”与网络之间的天然联系,注定了这类流行语形成的词语群的发展必然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性。到目前为止,“微X”类流行语仍然在持续而稳定地扩展着。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这类流行语将会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换代而继续得以扩充。
另一方面,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这类网络流行语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常规。“丑闻”是人类社会中较常见的负面事件,它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X门”的出现与传播恰恰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丑闻是人类社会的惯常现象。同时,“X门”的传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在交往中遵循的礼貌交际原则。试想,假如直接表达“X门”承载的语义,也许会使交际的一方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不适感,而“X门”则以一种经济简洁而不乏活泼幽默的表达方式,从形式上对丑闻承载的负面语义进行了“漂白”,它充分地关照到交际人的内心可能产生的感受,使其在知晓“丑闻”之后,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交际一方的心理影响。
尽管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传播、扩散乃至消亡的过程比较短暂,它们大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但对于它们的走向也不可一概而论。事实表明,一部分网络流行语不但没有走向衰亡,反而在不断地持续发展中,有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进入了正规话语系统。因此,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走向要做具体分析,不仅要研究它们所表达的语义,还要探究这部分“存活”下来的网络流行语所具有的特点,更要深入挖掘其得以存续的重要动因。
陈光、陈海艳:《简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32、问题:
(1)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什么有关?简要概括。
(2)为什么一些网络流行语能够保持生命力,请结合文本分析。
三、作文题
【材料】
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有人问一位老人:“您总是在学习,通过学习,最终得到了什么?”
老人答:“什么都没有得到。”
再问:“那您还学习做什么呢?”
老人笑答:“其实学习让我失去了很多东西:我失去了愤怒、纠结、狭隘;挑剔和指责、悲观和沮丧;失去了肤浅,短视和计较;失去了一切无知、干扰和障碍。”
原来,学习的真谛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33、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注:试题来源于考生回忆及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