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30 12:00:00 | 来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规律
D、教育问题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表明( )。
A、教育是传播知识
B、教育是培养人的基本技能
C、教育是传承文化
D、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 )。
A、所有权
B、领导权
C、优先权
D、控制权
5、一般被认为教育学形成规范科学的标志是( )的出版。
A、《民本主义与教育》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6、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的我国近代学制是( )。
A、1902年学制
B、1904年学制
C、1922年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7、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育起着( )作用。
A、制约
B、决定
C、辅助
D、主导
8、要求小学生初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具有健康的身体,这指的是对学生( )的方面的要求。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9、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
A、编写教案
B、做好备课计划
C、设计板书
D、设计教学方法
10、在教学中,人们常说“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有比较强的( )能力。
A、语言表达
B、组织管理
C、创造
D、观察
11、( )是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A、心理评估
B、心理测验
C、心理诊断
D、心理测量
12、只考虑事物属性的相似性,而忽略与其他属性之间的差异性,这指的是思维过程中的( )阶段。
A、抽象化
B、辨别
C、类化
D、同化
13、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且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这指的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4、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指的是知识学习类型中的(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连锁学习
15、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等,在学习过程中具体指的是( )。
A、记忆的策略
B、技能的形成
C、学习的迁移
D、知识的干扰
16、可用来回答是我“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一类知识,在知识类别中具体指的是(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7、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依据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这是在遵循( )原则。
A、启发性
B、巩固性
C、系统性
D、直观性
18、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指的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练习法
19、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遗忘的进程是( )。
A、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因人而异
20、美国心理学家( )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性的原则。
A、皮亚杰
B、马斯洛
C、班杜拉
D、科尔伯格
21、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是指学生心理发展的( )。
A、连续性和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2、( )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A、学习适应
B、学习准备
C、学习促进
D、学习技能
23、( )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A、调节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24、在( )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A、8岁
B、9岁
C、10岁
D、11岁
25、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情况,迅速而准确的做出判断,采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 )。
A、管理能力
B、教育机智
C、应变能力
D、注意分配能力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4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