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9 23:00:00 | 来源: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3分,共19.5分)
51、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 )。
A、文法
B、修辞
C、辩证法
D、几何学
52、从形式上,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全面性
5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句话包括( )等含义。
A、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B、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C、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D、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
54、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 )。
A、感知教材
B、分析教材
C、理解教材
D、体会教材
55、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有( )。
A、教育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可接受原则
D、冷处理原则
56、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亲子活动
57、新兴的教育研究方法有( )。
A、行动研究法
B、实地研究法
C、教育叙事研究法
D、教育随笔
58、良好的记忆品质有( )。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59、个人情绪的构成成分包括( )。
A、生理层面
B、认知层面
C、内部层面
D、表达层面
60、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 )。
A、如何教
B、怎样评价
C、怎样学
D、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61、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点是( )。
A、具体性
B、自我中心性
C、可逆性
D、集体独白
62、以下选项中,属于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创立的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的是( )。
A、认知阶段
B、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
D、原型操作
63、教师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 )。
A、现代教学理论
B、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C、教师的教学经验
D、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64、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对于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是( )。
A、热心和同情心
B、思维的条理化
C、思维的逻辑化
D、富有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65、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调节,主要是通过( )的形式来实现的。
A、行政管理
B、社会舆论
C、内心信念
D、法律规范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0.7分,共10.5分)
66、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 )
67、教育目的通常由国家的宪法和法规明确规定。( )
68、中国古代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 )
69、课程标准的结构是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部分。( )
70、教学任务是向学生传递知识。( )
7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一种教育因素。( )
72、相同的刺激情境必定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 )
73、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 )
74、教学过程是教育心理学家进行研究最早也是最多的内容。( )
75、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应当是一致的。( )
76、为当“三好学生”而努力学习是一种内部学习动机。( )
77、深入实际了解学生,是教师写好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前提。( )
78、教育法律救济应当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为前提。( )
79、教师职业道德养成主要依靠自律,与环境和社会无关。( )
80、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的形成属于社会发展。( )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分)
81、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是提出来的。
82、调查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和。
83、教育实验可分为、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
8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就是“立足过程,” 。
85、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
86、我国课程改革未来的走向是。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87、创造性
88、道德情感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89、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90、制定教学方案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注:试题来源于网络及考生回忆,仅供参考!
答案:
81、赞科夫
82、访谈调查法
83、前实验设计
84、促进发展
85、壬寅学制
86、以学生发展为本
87、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通常用发散思维的特征来代表创造性的主要特征。
88、到的情感是根据到的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89、成败经验(最重要的因素);
替代性经验;
言语信息;
情感状态等。
90、制定教学方案即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理论依据:①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②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现实依据:①教学的实际需要;②学生的需要和特点;③教师的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