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8 09:3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一、注意事项
1、阅读给定材料,并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本次测验共1题,满分100分。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材料2
大约4000年前,岭南先民就已经利用独木舟在近海活动。公元前214年,秦朝平定岭南,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其中南海郡郡治在番禹(今广州),任命任嚣为郡守。秦始皇统一岭南时的番禹已经成为犀角、象牙、翡翠、珠玑等奇珍异宝的集散地。
西汉中期,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即派使者沿着百越民间开辟的航线从广州出发,带领船队远航南海和印度洋。汉武帝时期开辟的航线,标志着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东汉时期,大秦(罗马帝国)已第一次由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中国带有官方性质的商人也到达了大秦。这标志着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真正意义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隋唐时期,广州是中国四大港口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贞观以后,广州实际上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每年来广州的外国商船多达4000艘。当时中国与南洋及波斯湾地区有6条定期航线,这6条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其中最著名的是自广州起航到南海、印度洋、波斯湾和非洲东海岸诸国,途径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长共14000公里的“广州通海夷道”,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
清康熙中,政府在平定台湾之后,解除了长达40年的海禁,重新开放广州对外通商。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政府更是把广州作为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中外贸易只能在政府指定的“十三行”进行,规定番商“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交易”。从此,偌大的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广州进行,而且一直延续到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
除了悠久的海洋贸易传统,广州也拥有得天独厚的内陆水运优势。广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水网密布,汇集了西江、北江和东江三江之水。广州正处于这个庞大水网的枢纽。其中西江、北江促进了内陆腹地和广州的经济互动,在古代就已远达两湖、福建、江南,以及西南的滇、黔、桂诸省。北江是输送两湖的土货、福建的茶叶、江西的瓷器、江南的丝绸和葛布的主干道,连接梅岭古驿道,沟通韶关、清远、英德等地与广州的经济联系。西江流域的覆盖面更广。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西江》中说:“西有三江,其一为漓,一为左,一为右。右江至浔而汇左为一,而右江之名隐;左江至梧而汇漓为一,而左江之名亦隐,惟曰西江。西江在西粤为三,在东粤为一。”而东江则连通了广州与粤东梅州、兴宁、龙川、河源等地
材料3
仅仅7天,2017年广府庙会便“吸粉”超600万,花城上演国际大联欢:70多个中西交汇的文化项目先后登场,130多场线下演出、展示活动异彩纷呈。历经7年,广府庙会从无到有,关注度排名已成为全国“榜眼”。
不同于传统的舞龙舞狮,今年的广府庙会处处体现出科技元素。从北京路的“蚕宝宝”到VR、AR的登场,从千架无人机飞越广州塔到丰富多彩的庙会形式,广府庙会刷新了人们对传统庙会的认识。会玩,是当下不同层次的人的共同需求,更是年轻人的追求。从广府庙会所呈现出的元素看,广州玩出了科技,玩出了时尚。传统文化利用现代科技做得好“玩”一点,使之与社会热点相结合,这满足了当下社会群体的心理需求,也渐渐地成为广州的生活方式。广府庙会,玩转广州,在文化底蕴中感受科技和时尚潮流,这也必将吸引更多的年轻一代走进庙会。
广府庙会只是广州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广州作为新“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责任重大。在日益融合的世界中,广州要积极地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岭南文化去诠释中华优秀的民俗文化,用岭南文化去展现日益强盛的现代文化。
事实上,广州文化开放、包容、变通、创新,既尊重传统,又不固守传统;既注重创新,又不刻意求新;既不排外,也不媚外。它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一切优秀文化,同时根据自身的历史和现实,坚持走一条务实而不务虚、低调而不张扬的创新之路,处处体现出变通的特点。
在传承中创新,这不仅是广府庙会,也是中华文化中其他地域文化得以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当前,在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中,我们在不断吸收新的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警惕,保持文化上的自立。而最好的自立之道在于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文化创新中,依然保留独有的文化特色。近年来,广州积极打造国内文化创新基地,在文化创新中打出“特色牌”,西关文化动作频现,岭南文化唱响主旋律。“文化+互联网”、“文化+金融”稳步推进,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渐成潮流,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寻找到了交集,传统文化衍生出强大的生命力,而这也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文化和科技的交集就在于:一方面继承传统、一方面响应当代,一方面展望未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文化将会带动经济和人文的又一次振兴。
2024-12-15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5
2024-11-24
2024-11-24
2024-11-23
2024-11-01
2024-10-29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