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地区公务员

2018年公安院校联考《申论》试题

2018-12-27 01:0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报告认为,当信息传播由大众传播时代的“过滤——发布”模式转变为互联网社交时代的“发布——过滤”模式时,人们面临着越来越高的信息过滤成本,同时也总是因“害怕失去”而忐忑不安。信息过载时代有三个特征 (或原因 ):一是网络容量的海量性,内容生产者无需像传统媒体人那样受制于时段或版位;二是信息发布门槛的降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是媒体;第三,信息时代的人们对于信息有一种过度崇拜心理,存在着信息焦虑和信息依赖等心理,人们变得一刻不能离开信息,人们对信息的过度需求也会剌激信息的超载,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趋先进,人们的依赖感只会更重,信息焦虑心态或许会愈加放大。

Q报告最后预测,信息过载将成为未来10年威胁网络自由的四大问题之一,参与调查的 1400位技术专家认为:“信息过载制约内容分享,信息、数量的过度膨胀可能将我们淹没其中,找不到方向”“好的一面是群体智慧,坏的一面是信息泛滥”。

材料5

针对信息过载问题,某国的W 信息研究中心近期也发布了一个报告(简称“W 报告”), 该报告首先指出,有将近七成的人认为丰富的信息能帮助自己简化生活,接近八成的人说他们很享受这么多的信息,但也有两成的人感觉信息太多了,给自己造成了压力,这个比例比 10年前要低。可见,并不是说信息量增加,感觉到信息过载的人就会变多,大部分人有管理信息的信心,认为丰富的信息可以帮助自己管理生活,而且自己也能轻松判断哪些信息比较可信。

那么,感受到信息过载压力的,又是哪些人呢?研究者发现,这跟人们的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年龄都有关系,家庭收入在3万美元以下的人群里,有四分之一的人都觉得信息过载,而那些家庭年收入在7 万5千美元以上的人群中,只有大概七分之一的人感觉到信息过载。大学生比高中以下文凭的人更能适应海量信息。值得注意的是, 65岁以上的老人,有三成都感觉信息过载,但是在18到29岁的年轻人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才有信息过载焦虑。

研究人员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设备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同时使用这两种设备的人群里,超过70%的人表示信息可以帮助他们简化生活。但是那些较少接触电子产品的人,就更有可能说,信息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复杂,管理信息很有难度,他们普遍感到压力,有时候在庞杂的信息海洋中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W 报告这种相对乐观的结论,跟上述Q报告的观点分歧颇多。对读者而言,这似乎恰恰是信息过载时代,多种信息给人“无所适从”的一个有趣例证。

材料6

对于过载的海量数据,最值得关注的是人们被信息的洪流淹没了应有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力,从而被数据轰炸,被技术绑架,变成“信息的奴隶”。而庞杂信息的不确定性,极易让人迷失,降低对信息真伪的判断力,若是外部环境提供温床,信息管理失控的事故就极易发生。

微信公众号是近年火爆异常的一个新媒体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但其中也是鱼龙混杂,许多公众号运营者,本身并无足够内涵,只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运营。在家人的微信群里,长辈们经常转近年频发的电信诈骗案,可算是信息管理失控的典型样例。 2016年7月19日,高考录取新生蔡某接到不法分子假装某真人秀栏目组发出的虚假中奖短信,蔡某回拨短信中的电话号码,被嫌疑人诱骗点击登录钓鱼网站,并填入相关个人信息,随后,嫌疑人又以缴纳“保证金”,“个人所得税”等理由诱骗受害人向嫌疑人提供的账户汇款,分三次共汇入9800元。一个月后,类似网络信息诈骗案同样发生在大学生徐某身上, 8

29 日,一名53岁的某大学教授也被骗走1760万房款,9月7日,吉林某大学生也遭受电信诈骗,损失5000余元。接二连三的信息失控案,引发全国人民的较大关注。

复旦大学教授杨某分析说,被骗者与学历高低无必然关系,也并非一定是缺乏人生经验。实际上有人生经验的人甚至信息业内的高学历人士,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稍微放松警惕就可能被欺骗,为了增强说服力,他举例说曾有一名业内专家的手机被带有木马病毒的短信击中,向多名好友发送一条消息,内容为“我是某某某,这是我帮你拍的一个小视频”,并附上一个链接,一夜之间,这名专家的多名好友点击链接,造成财物损失,“要知道这个专家是网络信息安全的资深入士,他的朋友也有很多是信息安全相关的从业人员,所以无论是天真少女,还是有经验的社会人士,或者是信息安全从业人员,都很难逃过这类诈骗。”因此,如何在日常海量信息中辨识真伪,做好信息管控,可以说是每个现代社会人的必修课程。

为了应对信息欺诈和谣言,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院和微信、微博、知乎等平台合作,尝试推出 “谣言”分析报告》,盘点“你最想掐死的小道消息”,他们对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最多的255篇公众号文章加以文本分析,发现其中65%的主题围绕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疾病养生,这类文章有着共同的特点:激起人们对身体伤害的恐惧和对死亡的焦虑。

面对真伪并存,鱼龙混杂的各类消息,如何做好信息管控无疑非常重要。研究者给人们提供了一条建议,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自主的信息过滤机制,掌握一些必要技巧,学会选择、取舍,去除信息中的杂质,分析沉淀下来,进而形成正确的信息观一一信息的核心价值在“真”不在“多”。在数据爆炸时代,由于过滤信息的成本远离了获取信息的成本,于是,“沙里淘金”的价值格外凸显,否则,你知道的越来越多,却不注重思考;你存贮的越来越多,却不认真消化;你滥采杂收,却不懂得辨析,最后所得的也就相当有限。中山大学教授张某认为。

“在海量信息背景下,设置屏蔽,关闭自我”是个体加强策略应用,不断自我优化的结果,为此,他还特别提醒人们,“莫贪多,贪多必乱,追求量少质精往往受益最丰,正如《道德经》所说的:“少则得,多则惑”,老子的这一古训在现代信息社会依然不乏启示意义。

“现在动态信息太容易获得,独到的观点、深度的理解却极为稀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廖某认为,对于信息的制造者,同样应具备现代信息观:一方面把握受众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提供真实而准确的信息不以量多为胜,而以质精优先,他强调,大众媒体通常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负责信息的整理与筛选,现在其职能也从“选择”向“整合”转移。提供给受众全景式的图像,而不是庞杂的碎片化内容,对于任何媒体这都是信息过载背景下的生存之道。

材料7

为防范电信诈骗,政府有关部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以下是座谈会上邀请的各方代表们的发言记录:

代表A: 前几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把我的身份证号、车牌号、家庭地址说的清清楚楚,然后告诉我说很幸运被选为他们的VIP俱乐部会员,可以优惠价购买他们的商品。我想想都后怕,我的个人信息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我们是应该要好好想想了,业务“一事一授权”,做到步步留痕、事后可追查,这也可防止内鬼泄露信息。

代表B:我觉得你们应该多些社会责任感,而社会责任感不是口号,而是理念,只有真实的理念才会发挥作用。犯罪分子是和尚,平台是庙,俗话说,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平台是电信诈骗的放大器,掐断利益链的这个环节,就抓住了蛇的七寸。现在的问题是,管理手段有,但在落实的环节,由于利益原因出现了扭曲。   

代表C:社会上很多人都提到监控漏洞,其实,不是我们监管部门不作为,我们也有我们的困难,我们打击的力度一直都很大,但为什么案件还是层出不穷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家要知道,简单的电信网络诈骗只需要不多的人员,借助手机、银行卡、群发器就可以完成。即使我们抓到了这些诈骗的人,对他们的法律定性也难,且涉及的罪名处罚都不重。电信诈骗属于“非接触式”犯罪,环环相扣,很难留下诈骗的准确痕迹。电信诈骗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使得发现,跟踪和抓捕有很大难度,每次破案投入成本很大。

代表D:我觉得,从根本上说,还是电信部门没有完全担起主要责任,工信部 2016 年下发号称“史上最严实名制”的通知,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确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95%,截止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现实名登记。然而,据我所知,一些地方电信业务不够彻底以及互联网上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服务的产业群,都给骗子提供了有机可乘的漏洞。电话卡实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一经销商采取“养机”手法,所谓养机,就是一人五卡,一个实名,经销商将另外四个卡,注册成同样的实名,然后卖给别人,造成 170、171 号段卡大量落入骗子手中。手机名实不符,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经销商上面的虚拟运营商,对“养机”行为听之任之,利益动机是为了扩大规模,好从运营商那里获得更大资源。虚拟运营商上面的电信运营商,同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希望虚拟运营商完成更多的任务,好让自身的业务规模更大。

代表E:近年来,我们电信部门为阻击诈骗投入巨大,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我们只是通讯服务商,只提供信息服务,基本不涉及资金转移问题,诈骗汇款渠道主要是银行ATM,管住了这个渠道,犯罪分子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得逞了。所以,银行终端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

代表 F: 我最近看到的资料显示,专业性越强的电信网络诈骗罪犯实施的诈骗越隐蔽,其所需要的技术支撑越复杂,最终目的是逃避打击。比如改号软件,建立伪基站等。这方面问题不彻底解决,怎么可能有效遏制诈骗势头呢?

代表J : 我来自计算机病毒治理公司,谈谈我的看法。其实,也可以设计市场经济力量参与进来的。有骗子,这反而给专业化的安全公司带来生意,可以有针对性的做些软件发挥防护作用。例如,手机软件商推出的标记功能,可以有效抑制诈骗信息的扩散,效果还是不错的。还有,要让老百姓懂得一些防诈骗的知识,这就需要一些技巧,语言一定要简洁,印象一定要深刻,例如反复强调看好密码、验证码,绝大多数电信诈骗都过不了此关。同时,要开发快速验证服务,救济服务,至少,可以减轻受骗者的损失。   

代表H: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苛责被诈骗者是因为“心态不好”、“阅历不深”,这无疑是残忍的,但让老百姓知道一些基本的防身术抵御外来危害,却很有必要。特别是在面对鱼龙混杂的社会信息时,能保持些定力,要懂得一些过滤信息和识别真伪的办法。至少要懂得警惕,有便宜事情落到自己头上,要多想几个为什么,不要有贪小便宜心理,要知道,天上掉馅饼之日,往往是上当受骗之时,什么中奖呀、换积分呀、有大优惠呀等,这些各种各样的信息看看就好,很多时候不要去理会、去当真。

三、作答要求

请根据“给定材料1—3”,概括人们不能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而带来的负面影响。(15分)

要求:表述准确、完整;分条概括,条理清晰;不超过 250 字。

请仔细阅读“给定材料4”的 Q报告和“给定材料 5”的W报告,分析两个报告存在哪些分歧,并说明理由。(20 分)

要求:分析准确,理由充分;内容全面,有条理;不超过 350 字。

假如你是参加座谈会的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请根据“材料7”提出防范电信诈骗的对策建议。(25 分)

要求:有针对性,层次性;条理清晰,分条表述;不超过400 字。

“给定材料6”中提到“少则得,多则惑”,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材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见解明确、深刻;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总字数l000—1200 字。

参考答案:略

附件下载
2018年公安院校联考《申论》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