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选调生

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考试《申论》题

2018-12-29 22:30:00 | 来源:考生回忆及网络

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考试《申论》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重点测查应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给定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4.请在《<申论>答题卡》规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上或其它地方作答一律无效。

5.严禁折叠《<申论>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早上,小凡被闹钟如约地叫醒。还想多睡几分钟的她对闹钟说:十分钟后再叫我吧。于是,闹钟老老实实地又消停了十分钟。在梳洗完出门前,小凡先用电子交通地图看看哪个路段堵,以免在开车路上虚耗时间。下班回家,实在是不想做饭,那么就叫外卖吧。打开外卖软件,上百款美食,任君挑选……出门逛街,小凡兜里也就带了几十块的零钱,因为现在所有的门店都支持移动支付,自己省事,还不用担心被偷……缴水电费?那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去营业厅排队了,手机一点就搞定。

老张前不久到乡下参加老同学儿子的婚宴。婚宴是标准的乡宴。这是老张第一次看到人家厨师竟然带着一辆餐车来。车内的灶具、厨具一应俱全。车开到哪,一停就可以即刻作业。非但如此,就连桌椅板凳、帐篷等也都是厨师自带。在老张印象中,以前家里办红白事叫“过大事”。它们的的确确是个事儿——远处的亲戚会早早地来,村上的人也会提前几天来帮忙。什么都自备,从桌椅板凳、被褥到锅碗瓢盆都要满村子借。事办完了,还要一家一家地还。

一项权威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现在人们更加偏向于购买操作简单、功能实用、外观简洁大方的产品。一位著名的产品创意设计人说:“这最让人头疼了。我现在每设计一款产品的时候,都会反复地问自己——这个地方的设计是必须的吗?或者说,不要它可不可以?”

很多时候,简便快捷是我们所追崇的。这也符合工业时代的最大特点——最大限度地缩短制造流程。但这个世界真的是在变得越来越简单吗?一款便利人们生活的软件也许是一个团队加班加点、绞尽脑汁的心血结晶,并且,开发出来也不算完事,开发团队还得时时关注着用户的使用体验,哪里要是有漏洞了得立马补上;一款简洁实用的产品在上市之前甚至会经过上千次的微调打磨;一部数百字的微小说,每一句话都可能包含着作者的千思万绪、煞费苦心……所以说,简单和繁琐,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世界上并没有单纯的简单,也没有单纯的繁琐。

材料2

山城重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面馆有数万家。大部分面馆都多种经营:面条、酸辣粉、米粉、盖浇饭……一应俱全。然而,有一家入围“重庆面馆50强”的面馆却是独树一帜——它只卖小面(即“素面”,没有浇头,没有名贵佐料,只有面条、调料以及青菜叶)。小面可以说是重庆各类面食中最朴素的一种,也正是由于不像牛肉面、杂酱面这些有浇头的面能用大肉大料添味儿,小面靠的完全是店家自己的手艺和食材品质。食客们说,这家只卖小面的面馆那些不可名状的绝活儿很多。别的店家也是食材新鲜,用料地道,可这家面馆的小面味道就是要高一层。“里面门道可多啦,要做好一碗小面,必须得有好几年的摸索。”这家颇具个性的面馆的老板老叶说,“我只有笨办法就是多做多摸索。比如说,先放猪油后掺汤水和先加汤水后放猪油,做出来的小面味道就差很远。这些很难一口说清楚,只能慢慢摸索。我现在都还在边做边学呢”。

虽然现在老叶的面馆可以用“客似云来”四个字形容,但老叶也曾经被现实狠狠地上过一课——店铺租金高,商业区改造导致食客流量减少……亲戚朋友也劝他转型或者改行,可他就是特别拧:“从爷爷辈开始,我家就是只做小面,重庆人天天都吃面,我要是连小面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我要是把小面都做好了,那我还怕什么?”那时的老叶,就凭着“只做小面”的信仰,对抗着整个世界的纷扰。每天吃一碗小面,对于食客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一件小事;而对于老叶来说,每天却要做上千碗。小面虽小,要求却并不少,一碗正宗的重庆小面必须包括白花花的猪油、黄亮亮的小磨香油、黄花园的油、阆中的保宁醋、切粒的涪陵榨菜、磨碎的宜宾芽菜、辛香霸道的油辣子以及麻香清冽的花椒面等等。面馆很小,老叶是集老板、伙计于一身,调味、煮面、熬汤这些事儿,每一件都亲力亲为。老叶没读过太多书,但有两句话却是一直记在心头:“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料”。即使是在经营最困难的时候,老叶也坚持用最新鲜的原料,熬汤、制辣子油、拌料……一个步骤都不能少。卖不出去的,就全部倒掉。“我只做小面,要是我偷工减料,把自已小面这块招牌都做砸了,我还能怎么办?”也正是因为这一根筋的坚持,让老叶走到了现在,成为本来就特色突出的重庆小面中的独一家。而在别的面馆开始做连锁、开分店时,老叶也没有眼红脑热,“要是开加盟连锁交给别人,做得不好,怎么办?我嘛,怕分心,还是踏实点好。”

正如面馆的对联:“油盐酱醋十年功,麻辣鲜香一碗面”,这个小小的面馆,是老叶一生的天与地。“做好小面不简单,一辈子只做小面,一辈子都能把小面做好更不简单”,这是一位资深食客对老叶的评价。

材料3

位于湘西的GY古村,是明清时期的古代民居建筑村落。三面环山,一条清澈小河流过,绿荫环抱一片青瓦白墙,被誉为“江南第一村”和“民俗博物馆”。GY古村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几年前,村里的杨老犯了愁:村子里和他一起唱傩戏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傩戏作为省里的非遗项目,难道要从自己手里失传吗?当时,GY村和中国所有乡村面临的状况十分相似: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留守和空巢现象较为严重。杨老说,年轻人也不是不想回来,但是村里房屋太挤了;在家种地挣不了几个钱,养不活自己;因为古村保护不能乱建新房,年轻人在外面打工挣钱了当然想住一个新房,但没地方让他们建,老屋洗澡、上厕所都不方便。在这生计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更别说什么非遗传承问题了。

“我们村里啊,有很多土生土长的好东西,比如野生茶、黑米茶、有机生态米、手工艺品等等。”村支书老高说道,“但以前这里建筑规划不行,交通也没跟上,我们不会包装,好东西也卖不出去,可惜哟。”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弥足珍贵的传统村落,该县政府于2015年全面启动了GY村整体保护与利用项目,并特邀了专业的乡村建筑设计团队来打造。面对GY村的山水和生态,团队提出了“田人合一”的理念和“耕读人家”的设计方案,从房、水、旅、种、村、治等几个方面分别着手修复和调整。坚持只有乡愁乡建,才能留住乡愁;只有古村古建,才能留存古风。乡建的重点,是在“乡”上下功夫,而不是在“建”上做文章;乡愁不是在“愁”上做文章,而要在“乡”中找情感。乡就是农田、民居、菜园、养猪,就是充满人情味的乡土社会。让年轻人回村,只要他们回家了,人就可以养房,村中就有生机。

古村古建在外观上对GY村进行了保护和传承。同时也注意提高农民生活的舒适度,改造了古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生活区域,让老人和年轻人都住得舒服;对外观上已经过度改造的房子,进行了复原整理;此外,还在古村旁边建了一个新村。

有了新村,年轻人可以回家盖房。古村也因为年轻人的回归而注入了新要素,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也有了更坚实的依托和更广阔的空间。在传统特色产业活了以后,GY村开始在旅游业方面大展拳脚。在这几年,GY村连续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丽乡村”。古村的自然素净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一睹芳姿。但即使是面对这样的旅游热,GY村也保持了冷静的头脑: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必须把古村的文物保护好,把文脉保护住,留住古村底蕴。产业发展也要适度,才可以避免失去特色;旅游限量接待游客,防止超过古村承载能力。只有这样,古村才有长久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古村的保护发展工作还不止于此。县领导介绍说,古村本身只是一个亮点,真正能将人留住的,是这里的青山绿水。这里非常宁静美好,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虽然这里偏僻了一点,但现在已经改善了基础设施,比如修建沿河公路等等。现在县城到这,只要20分钟车程。附近还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都非常好。这些都是我们当初就看到并且纳入规划的。现在,公路已经把沿河的那些小小的美丽村落、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都纳进来了。GY古村,就像是一串项链上最璀璨的明珠。

回过头来看这一繁琐的历程,GY村村支书说道:“如果当初大家只是简单的模仿,照着别的古村例子来做,肯定省心省事,也会有一定效果。但为了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我们多想点办法,多动点脑筋,多流些汗也值。

材料4

G社区位于N市这个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楼房密集而杂乱。由于规划建设和后期管理欠账太多,这里的部分公共区域已经被割裂成了小块的不规则空地。这些小空地面积狭小,大的也就十来平方,小的仅两三平方。真是鸡肋——这是部分G社区居民对这些空地的评价。的确,这些空地看着可惜却又似乎没有什么地方能派得上用场。由于长期缺乏管理,这些空地逐渐成为塑料袋、废纸等生活垃圾的堆放地。但有风起,纸片、塑料与异味齐飞,行人无不低头捂鼻匆匆跑过。

该社区的居民多在十公里以外的城区工作,每天上班时间一到,社区便成“空心社区”。而到了周末,社区虽然多出了很多声响,但也跟上班时一样沉闷。公园离这十几公里,想要锻炼身体,只有“压马路”。住户间几乎没有交流,也找不到交流的方式和渠道……

后来,从事园林景观设计的住户老胡想到:为什么不可以把社区里的空地改造成绿地?他把意见告诉了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又把这个建议带到了街道办,并得到了街道办的认可。不久,街道办邀请城乡规划专家,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居民代表等组成了专项工作小组,并特批了专项资金。

工作小组在征求社区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建设方案,并在全社区范围内公示。在综合并吸收了公示期间收到的有效建议后,便开始了热火朝天地改造利用,即“小绿洲”建设工作。其实很简单,清理废弃物,松土,种上碧草,再植上两颗果木、三五株月季……春天来了,空地变绿,草木含翠。又过一年,桃花盛开,空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口袋公园”。这些不规则的绿地,点缀在建筑汪洋中,形成一种别有风味的审美景观。

改造利用工程并不止于此,工作小组看到了居民在自助健身方面的强烈需求,就利用各小区居民楼一楼的空间,建起了微型健身房。器材不多,一部跑步机,一个乒乓球桌,几个沙包……让健身爱好者真正能够将健身进行到“家”。同时,工作小组积极与相关公司联系,将社区内部废旧的电话亭改造成迷你KTV,让人们,尤其是声乐爱好者们能够一展歌喉。也许,人们健身时没有优美的姿态,唱歌时没有动人的歌喉。但就是这动一动,唱一唱,让很多居民觉得自己的生活更加舒展、舒缓了。

最令人欣慰的是,在工作小组利用部分空地建小型书吧时,居民们开始自发地捐赠书籍。阅读爱好者借着这个场所,可以交流读书感受,甚至更多……

如果把宏大的城乡规划建设比作参天大树的话,这些迷你“花园”“KTV”“书吧”“健身房”也许只能算是一个个小盆景。但能着眼于犄角旮旯、边缘地带这些细微之处,并使之简繁得当的得到合理利用,让居民感到简约方便的背后,依然是实施者费尽心思的精巧布局。

材料5

M市D区是省内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的试点地区,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相关的试点工作。不久前,记者小菲就D区区科技特派员的情况,进行了一次采访。

科技局李局长:“我们的科技特派员大部分是行业领域的专家、大学生,有的太偏重于纯理论,喜欢简单地把大学书本讲的‘是什么’‘为什么’告诉农民,不过老乡觉得太过于抽象,听不懂,不实用。能不怕麻烦,舍得一身泥研究我们这儿的土壤、天气、乡情民俗,然后手把手一个个教技能的太少。能够‘自找麻烦’,坚持收集村民的需求,开展‘订单化’培训的更是少之又少。另外,农民需要和专业领域对口的,有真才实学的,能听懂田坎语言的科技特派员对接,而非流于形式的‘拉郎配’。本是种蔬菜的农民,要是派一个专攻苗木培养的工作人员给他,又能有多少用呢?D区目前共有440多个行政村,但科技特派员总共才82名。在这支队伍里,60来岁的根本不算老,最大的已经70多岁了。而一个大学生想要成为一名科技特派员,起码要跟着老特派员学习两年。但是,有多少大学生愿意跟着天天进村下地?这些年过花甲的特派员又有多少精力来带这些‘徒弟’呢?”

村民老蒋对小菲说道,“去年我养土鸡,上面给我安排了个科技特派员。结果每次来就是帮我喂喂鸡苗,陪着唠唠嗑。后来我怀疑有些鸡苗害了瘟病找他帮忙看看,他却说没事,叫我放心。结果后来几百只鸡全部染上了鸡瘟,让我损失惨重。”对此,老蒋村里的村支书老周也表示无奈:“现在我们这儿对特派员的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要是他们干好干坏都一个样,是很难有积极性的。如果能通过建立责任连带制度,并让特派员们以技术入股分红的话,他们和服务的农户就会‘同呼吸、共命运’,双方都可以受益匪浅。而且乡亲们也知道好的特派员不好找,可现在村里也都通了互联网,能不能像很多医院开通网上诊断那样,通过远程视频,让特派员们给村民们的庄稼家禽们把把脉,号号病?”

同时,小菲对全区82名科技特派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有近三分之二的科技特派员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趋于老化,需要更新丰富。而同时,80%的科技特派员表示因为工作的关系,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自行组织学习,但如果有相应的知识讲座、观摩交流会的话,他们会积极参加,有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也不愿错过。并且这些特派员有不少同专业同领域的朋友、同学其实也有成为服务农村的科技特派员的意愿,但最后都因为工作忙、不在本地、不在政府指派培养范围内等原因而作罢。

材料6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一件事情,如果你不能简单地说清楚,那就代表你没有完全地弄明白。最深奥的思想,往往是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化繁为简固然是一种艺术,但藏繁于简、于简见繁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一首绝句28个字,但你要是不去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所用典故等等,你可能就无法品咂其中况味。生活中有太多看似容易,到最后却困难重重的事情。它们就如同所有深邃的湖泊,往往都拥有平静的表面,而只有当你迫近、凝视、谛听后,你才会感受到它真实而可怕的深度——你可以迅速地看见,但你不太可能快捷地看透。所以,我们必须小心翼翼、谨慎地顺着它的纹理去探索。而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也总是从本身的简单驶向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复杂,最后再回归到简单本身的。世间所有的事物,只有你看尽它的轮廓表相,再阅透它的肌理、质地,甚至是每一个细胞后,你才能说你真正地了解了它。那个从表相进入到深邃中的逼仄、繁杂的过程,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必经阶段。

我们追求简单朴素,但我们不能以此否认,甚至是拒绝繁复。毕竟,简有简的好,繁有繁的妙。当简勿繁,当繁勿简。那些恼人却必需的繁复是为我们生活增色添彩的生花妙笔,是对我们那些单纯目标和朴素心愿的有力成全。当然,为了繁复而故弄玄虚是庸人自扰。只有保持素心,详尽了解,深思熟虑,去芜存菁,从容应对,轻装上阵,最后才能满载而归。简繁得当,方能出效率,方能出成果。只有处理好“简”与“繁”的关系,我们才不会在当前畏手畏脚,而对三年后的世界又计划得好高骛远,对十年后的未来却又鼠目寸光。人生如画,惜墨或添笔,少少许应是朗清之月明星稀,多多许应是丰盛之花繁叶茂。

三、作答要求

请谈谈你对“给定资料1”中提及的“简单和繁琐,就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句话的理解。 (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250字。

一个外省考察团要到GY村学习“古村保护与开发”的经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代县领导撰写一份经验介绍提纲。(2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考虑格式。不超过250字。

M市D区准备开展新一轮“互联网+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行动。请根据“给定资料5”,站在政府角度,提出你的工作建议。(20分)

要求:针对性强,建议合理。不超过300字。

请以“给定资料6”中提及的“当简勿繁,当繁勿简”为话题,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结合“给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语言流畅;1000-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