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7 19:3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2014年3月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
一、是非判断题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坚持发展。( )
2、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 )
3、我们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二者统一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验。( )
4、 我们之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因为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扩大已经上升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5、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期,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
6、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专指在消费领域要厉行节约。( )
7、 新党章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8、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9、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时,经常使用“CPI”这一术语,这里的“CPI”是指通货膨胀率。( )
10、 现阶段,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是以市场为直接对象,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政治手段。( )
1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
12、行政机关如果超过法定时限仍未作出行政执法行为,就构成违法的不作为行为。( )
13、 李明是某国家机关的公务员,最近被免去职务后感到不服。对此,他可以选择通过行政诉讼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
14、 玩忽职守罪全是过失犯罪,且必须造成严重后果才能构成罪。( )
15、转变政府职能要求我们,对于社会组织,要多积极引导发展,减少管理和制约,以增强其自主性和活力。( )
16、 所有的政策终须法律化,这是政策合法化的本质要求。( )
17、 绿色经济,即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是指经济活动不损害环境或有利于保护环境,既产生经济效益,又产生环境效益。( )
18、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严重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
19、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收到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在经过审查后应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单位。( )
20、经过批准在报刊上发表的公文,应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 )
二、单项选择题
2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全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为( )。
A.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B.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C.着力防控债务风险
D.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2、党的十八大提出,( )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3、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首先是( )。
A.人的全面发展
B.经济的全面发展
C.社会的全面发展
D.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24、 “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遇良医得生,遇庸医致死”。这说明( )。
A.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起作用
B.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事物发展的过程
D.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25、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
A.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
B.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C.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以人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6、 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是( )。
A.走群众路线
B.党的领导
C.坚持对外开放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7、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 )。
A.产品经济的存在
B.物质利益的差别
C.劳动就业需要
D.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
28、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
A.政府放弃宏观调控
B.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C.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D.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29、不准涨价会使( )增加。
A.价格
B.供给
C.需求
D.产品
30、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直接调控与实行间接调控的主要区别在于( )。
A.企业是否有自主经营权
B.是否实行政企分开
C.是否通过企业进行调控
D.是否通过市场中介进行调控
31、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 )。
A.追求利润最大化
B.发展生产
C.提高职工待遇
D.增强产品竞争力
32、区域经济合作中最低级、最松散的形式是( )。
A.优惠贸易安排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共同市场
3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违背法律授权的宗旨,超越职权范围或者违反职权行使的程序,从而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应判处( )。
A.玩忽职守罪
B.滥用职权罪
C.徇私枉法罪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