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2023年8月26日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试题

2023-08-29 14:02:43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8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本科高校发展为升学导向,其本科教学则更加趋于通识教育,毕业生将会更大比例地选择继续升学深造。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超六成的研究生考生想增强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考研;接近五成考生是为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或提高文化素养;留恋校园生活以及想在学术上继续深造的考生占比分别超过40%。

根据上述信息,关于研究生考生,一定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有些考生留恋校园生活,但不想在学术上继续深造

B.有些留恋校园生活的考生没有考虑到要增强就业竞争力

C.有些考生不是为了提高文化素养,而是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

D.有些考生不仅为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而且想在学术上继续深造

82、维生素B能驱蚊这个“偏方”,在网上和民间流传很久。据说,因为维生素B很臭,很多人甚至觉得它的味道很恶心,如果身上带有维生素B的味道,蚊子会被熏跑。可是,有专家指出,维生素B并不能有效驱蚊。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专家的观点?(

A.人觉得难闻的味道,蚊子未必不喜欢

B.维生素B特别不稳定,怕光、怕热,喷在身上,很快就挥发了

C.有不少媒体专门辟谣:维生素B驱蚊无科学依据,并不能保证安全和有效

D.维生素B的味道至多能干扰蚊子的感官系统,暂时性地“迷惑”蚊子,使其不能迅速找到人

83、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有助于促进我国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只有促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且保持外贸规模稳定,才能吸纳优质的要素资源流入我国市场,才能推动国内经济结构顺利转型升级。只有经济结构顺利转型升级,国内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其中只有发展数字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结构顺利转型升级。

由此可以推出( )。

A.只要经济结构顺利转型升级,国内经济就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B.只有发展数字经济,才能打造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C.如果国内经济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就说明我国外贸规模保持稳定

D.如果未能吸纳优质的要素资源流入我国市场,就说明没有促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84、在零食等预包装食品中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通常越是精致的零食含有添加剂的种类越多,即使添加剂通过相关部门审批并正常上市,很多家长还是谈“剂”色变。倡导食用天然食品的人认为,食品添加剂会危害儿童健康。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观点?(

A.天然食品也并不代表就一定安全

B.食品添加剂如按剂量合理使用是安全的

C.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防止食物变质的作用

D.儿童经常食用零食会因营养不均衡而引发健康风险

85、国内某研究团队自2016年开始,在近海采集了上千份塑料垃圾,经筛选发现部分塑料垃圾上附着了一种菌群。在随后的实验中,该菌群在含有塑料垃圾的培养基中能维持旺盛的生长能力。研究人员推断,这是一种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菌群。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断?(

A.该菌群可以降解部分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塑料

B.该菌群喜好聚乙烯塑料,能够将其分解为碎片

C.该菌群是通过高效降解塑料以获得能量维持生命的

D.该菌群为发展降解塑料垃圾生物制品产业提供了可能

86、现在,很多盛产柑橘的地区虽然种植条件没有变化,但出产的柑橘吃起来却比过去甜多了。有人认为柑橘更甜不是自然条件下的变甜,而是因为果农给果实注射了食品甜味剂——甜蜜素,才会增加甜度。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除哪项外均能质疑上述说法?(

A.甜蜜素是安全食品添加剂,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允许添加

B.注射的针眼会成为微生物入侵的通道,易导致水果腐烂

C.注射无法保证甜蜜素在水果内均匀分布,还可能影响口感

D.果林里柑橘数量巨大,逐个为果实注入甜蜜素几乎不可能

87、整容医院的最新数据显示,约55%的人去做整容手术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和美颜照片一样漂亮,因容貌焦虑导致的整容上瘾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就医现象。可见,容貌焦虑的来源在于对美颜的过度依赖,而这种依赖正是来自社交平台的反馈。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述结论?(

A.社交平台的交互性让人对好评和点赞充满期待,人们根据反馈不断地进行自我观察

B.经常使用美颜功能和浏览社交平台的照片,会加重对自身容貌和外形瑕疵的不满意

C.区别于现实生活的同步性,社交平台给了呈现者美化照片的时间,上传后易给浏览者带来焦虑

D.部分因容貌焦虑去整容的人,不仅无法满足对完美的渴求,反而会出现病态的重复性整容行为

88、甲:“嫩生姜爽爽脆脆,口感好,爱吃。”

乙:“可是人常说,姜还是老的辣,老姜更有价值。”

丙:“我不认为老姜更有价值,老姜不是由嫩生姜长成的吗?”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丙对乙的反驳?(

A.嫩姜爽脆,老姜补益,价值各有不同

B.爱不爱吃,完全是个人喜好,与他人无关

C.老姜的价值是由其辛辣程度决定的,而不是由其来源决定的

D.有人喜爱的是口感,有人喜爱的是内涵,各取所需,不必强求一致

【材料】

中医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在现代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有人却提出了反中医的证据:古人的寿命比现代人短,主要原因就是中医落后,对于疾病救治能力有限。对此,网络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网友1:调查显示,有42.7%的受访者表示首选西医,而只有17.7%的受访者表示首选中医,所以中医落后于西医。

网友2:古人常年经受日晒风吹,饭都吃不饱,更别说生病之后有条件看中医了。

网友3:古代自然灾害频繁,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平均寿命当然会低于现在。

网友4: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需要根据病症做出正确的选择。

网友5:现代发达农业技术使人们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大大减少了人类非正常的死亡,现代人的寿命自然就比古人长。

网友6:人们常说中医是“慢郎中”,真要得了急症,还是要去看西医。

网友7:只有看过中医的人才会知道中医的好处。

89、以上网友的观点中,能够反驳“古人的寿命比现代人短,主要原因就是中医落后”的有几项?( )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90、以下哪项表述最为准确地指出了网友1的论证错误?( )

A.西医医院和科室远多于中医,所以西医要先进于中医

B.首选西医的受访者在西医治疗无效后或许也会选择中医

C.不知道其余受访者选择的是什么,所以不能说中医落后于西医

D.首选西医或者中医只代表受访者的认知和选择,不能证明中医落后

五、综合分析

【材料】

每年夏历十一月,当黄河流域步入仲冬季节的时候,冬至便来临了。冬至标志着冰封雪飘的严冬来临。早在西周、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业已用土圭观测太阳确定了冬至,它和春分、夏至、秋分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个节气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人解释其是“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意即从位于北半球中部的黄河流域观察,这一天太阳的位置最南,出现时间最短,照射物体投下的影子又最长。冬至过后,白昼便一天天延长,流行于民间的“____________”俗语,真实地描述出这种变化,故冬至节亦称“长至节”。

①冬至由天文节气名成为古代节日,与中国古代盛行的阴阳哲学观念密切相关。②古人认为,昼为阳,夜为阴;君为阳,臣为阴;男为阳,女为阴;······阳盈阴弱,自然与社会方能井然有序,正常稳定。③由于从冬至起,白昼渐长,黑夜渐短,因此古人给冬至定性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④在神鬼迷信较浓的周代,统治者在冬至主要祭祀神鬼,以求其庇佑国泰民安。春秋时期,人文思想空前流行,冬至进一步与政治、人事联系起来,出现贺冬之礼。步入汉代,冬至已形成一个节日,自上而下兴起贺节之俗。汉代人蔡邕在其著作《独断》中释其原委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这一天,京师百官均放假休息,皇帝在南郊举行祭天之祀,次日,百官身着新朝服入宫朝贺。从此直至明清,历代统治者皆视冬至之仪为国之大典,前后几日均放假休政歇市,共庆阳气君道增长。

上所化为风,下所习为俗。至迟从东汉起,冬至节走出宫廷,走出上层社会,成为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节日。在独尊儒术,儒学为社会指导思想及行为规范的背景下,天、地、君、亲、师,同为儒家推重,表现在冬至节风俗中,就是五者全成为民间敬贺的对象。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记述当时情景说:“冬至之间,荐黍羔,先荐玄冥于井,以及祖称。······其进酒尊长,及修谒刺贺君、师、耆老,如正日。”可见民间供贺对象之多。祀贺对象的扩大化,不仅为冬至节增添了新内容,而且赋予它更强的生命力和民俗色彩。

冬至节在长期传承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内容。魏晋时期,冬至节出现向敬贺对象献袜履之俗,以寓迎福践长的良好祝愿。曹植在《冬至献袜颂表》开头便说“伏见旧仪,国家冬至,献履贡袜,所以迎福践长”,《太平御览》也有“冬至朝贺,皆如元旦之仪,又进履袜,作赤豆粥”,据记载,南北朝时期,民间兴起吃赤小豆避邪之俗,民间认为此有避邪去瘟的神奇功效。

唐宋明清时期,冬至节已次于春节,流传有“冬至大似年”的民谚。民间又称冬至为“小年”“亚岁”。冬至日这一天,乡塾放假,商业歇市,织工停织,人们在家拜贺尊长,尊卑以次相拜贺,子弟为父兄称觞祝寿,亲戚往来相拜,朋友邻里相互登门或投刺(名片)恭贺,谓之“拜冬”。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呈现出一片喜庆景象,不过也有一些地区仅有祀先之仪,尤其山东邹县一如平日,据言此日为孟子忌辰,重视礼仪的邹县乡民便废除了冬至庆贺之仪。

冬至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敬师的节日,主要是由黄河流域的农事规律和黄河人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决定的。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正是黄河流域的农闲季节,早在汉代,学童拜师读书便定在此月。久而久之,敬师就成为冬至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成为黄河人辈辈传承的一种美俗。

91、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

B.冬至四十六,三阳生此辰

C.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D.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

92、以下这句话,最适合放在文中哪个位置?( )

在推崇“阳”的社会心态下,冬至便受到统治者格外的青睐与重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93、关于冬至,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冬至节气的确立是在夏朝

B.周朝天子冬至日在南郊祭天

C.东汉时期冬至节普及民间

D.西汉学生冬至日向老师敬酒

94、关于文中引用文献与作用,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

A.《太平御览》--说明冬至宫廷祭祀比元旦更甚

B.《四民月令》--描绘了冬至民间敬贺的场景

C.《冬至献袜颂表》--佐证冬至献履袜习俗

D.《独断》--解释汉代人庆贺冬至节的缘由

95、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冬至大似年

B.古人怎样过冬至

C.冬至节与敬师美俗

D.黄河流域的冬至节

【材料】

①在地球生命的早期,陆地表面是由一块块坚硬的岩石组成的,没有土壤,因此也就没有生命。经过多年的日晒雨淋,岩石表层被分解,释放出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一种简单的生命终于可以在上面落脚了,这就是地衣。

②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其中真菌负责腐蚀岩石,继续释放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藻类则利用这些微量元素进行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养料。这两种微生物密切合作,大大加快了岩石的风化速度,逐渐形成了最初的土壤层,为高等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随后,高等植物的出现又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可能,这两种生物的合作再次加快了岩石分解的进程,土壤就是这样在各种生命形式的通力合作之下被一点一点地生产出来的。

③上述过程在今天的土壤里仍在进行着,只不过主要发生在土壤基底部的岩石层附近。生活在那里的微生物继续以岩石为原材料,以土壤中的有机质为能源,为地球生产新的土壤。

④现有土壤的表层也在继续生成新的土壤,但机理完全不同。那里除了已经破碎成细小颗粒的岩石碎片外,还混有大量的残枝烂叶,它们就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这些有机质是蚯蚓、线虫等各种小动物的食物,它们吃剩下的食物残渣再被各种细菌和真菌彻底分解,释放出其中含有的钙、镁、钠、硫、铜、碘、锰、钼、锌等微量元素。它们和岩石颗粒相结合,成为新的土壤,继续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支持。

⑤这其中,微生物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这些微小的生命,所有的微量元素都会被固定在土壤有机质或者岩石碎片当中,无法被植物吸收利用。

⑥于是,为了招募微生物来为自己服务,很多植物都会通过自身的根系向土壤中释放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物质,其总量甚至可以占到植物光合作用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营养物质就是土壤有机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它们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能量,帮助它们继续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岩石颗粒,释放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变成植物的肥料。

⑦__________________,进入到植物中去的微量元素以农产品的形式被人类收割带走。久而久之,农村土地里的微量元素肯定会出现短缺。土壤微生物虽然可以继续分解土壤中的岩石颗粒,释放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但一来这个过程太过缓慢,满足不了农作物的需求,二来这些微生物同样需要有机质作为能量来源,如果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一直偏低的话,这些微生物也就没办法继续为我们生产新土壤了。

⑧中国古代农民是最早认识到这一点的人,他们通过施粪肥的方式补充土壤失去的有机质,以此来维持土壤肥力。而另外比较普遍的做法是烧秸秆,但是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

⑨土壤里的微量元素太少后,就会以人为补充化肥。绝大部分优质土壤都是带负电的,能够和带正电的阳离子相结合,后者正是植物需要的矿物质。遇到这样的土壤时,植物根系会释放出氢原子,和土壤交换这些带正电的金属阳离子,营养元素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被吸收进植物体内。如果化肥施得太多,土壤就会带上正电,导致其阳离子交换能力下降,影响植物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另外,当植物从化肥中吸收到了足够多的营养之后,就会停止生产根系分泌物,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无法正常工作。除此之外,化肥的溶水性特别好,很容易被雨水冲走,或者随着灌溉之水渗透到地下,无法被作物吸收,所以化肥的真实利用率非常低,而且会污染大气和水源。

96、以下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文中哪个位置?( )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土壤绝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了生机,更像是一个活的生命体。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生物在土壤里生活,微量元素不断地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往来穿梭,维持着微妙的动态平衡。

A.②和③之间

B.③和④之间

C.④和⑤之间

D.⑤和⑥之间

97、填入第⑦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

B.微量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C.耕作土壤是在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下形成的土壤

D.农业的发明打破了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动态平衡

98、这段文字没有提及( )。

A.早期农业的主要作物

B.地球土壤的形成因素

C.生物活动对岩石的影响

D.植物与微生物的互动关系

99、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地表之下

B.活着的土壤

C.看不见的世界

D.土壤里的微量元素

100、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 )。

A.探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途径

B.揭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

C.强调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D.介绍化肥工业的发展历史

 

 

注:试题来源于考生回忆及网络,仅供参考!

附件下载
2023年8月26日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