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8 19:0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51、人类的战争倾向不是从动物那里继承的,因为动物并不像人类这样进行有系统地相互残杀,它们只为食物杀戮,只为争夺雌性配偶而进行仪式性的比武;我们的祖先也没将战争倾向遗传给我们,在许多古代文明社会,根本不具备战争设施,战争是后天文化的产物,人类的生物属性仅为战争提供了可能。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类的生物属性导致战争
B、人类没有战争的先天倾向
C、人类不会为了食物进行战争
D、人类战争与动物杀戮的不同
52、每天早上,中国很多家庭都上演着这样的一幕:孩子不愿起床,妈妈一再催促,爸爸却熟视无睹。一个家庭问题就呈现出来: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以及无力成长的孩子。问题的矛头指向了缺席的爸爸,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了一个影子式的角色,中国的爸爸,去哪里了?
以下最能概括该文段观点的是( )。
A、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
B、中国爸爸缺席孩子的家庭教育
C、焦虑是当代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
D、父母应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53、做人要讲道德,做事要讲效率。讲道德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讲效率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做事有两种境界:一是功利的境界,事情及相关的利益是唯一的目的,于是做事时必定会充满焦虑和算计。一种是道德的境界,无论做什么事,都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更重要,做事只是灵魂修炼和完善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做人。这样做事时反而有了一种从容的心态和博大的气象。
对上述文段理解正确的是( )。
A、做人应该既讲道德又讲效率
B、功利的境界高于道德的境界
C、从容的心态能提高做事效率
D、做事的最高境界其实是做人
54、思想的解放、经济的繁荣,让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自由度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聚焦“土豪”现象,无论是旁人的艳羡,还是“土豪”们自己的焦虑,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我们的选择看似很多,成功的标准却很单一。财富积累往往是头号选项,名利双收常常成为终极目标。人们步履匆匆,许多时候却不知道为何向前走;人们追求成功,却难得有暇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结果往往是,没得到时不开心,得到时也不见得多快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应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B、财富与快乐不能直接画等号
C、评价成功的标准应多元化
D、“土豪”现象反映人民精神贫乏
55、有心理学者分析,一个传言唬得不少人撒腿就跑,这种行为属于集体无意识恐慌蔓延。恐慌的背后,是焦虑与不安。因此有关部门需要保持定力、镇静施策,织密公共安全防护网,用事实击碎传言,迅速提供权威信息这颗“定心丸”,不实传言“遇真即化”,让真相跑赢谣言,就能有力遏制传言引发的恐慌蔓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恐慌蔓延背后有着怎样的心理机制
B、真相的缺乏往往会使恐慌迅速蔓延
C、政府部门如何应对传言引起的恐慌
D、加强人们对真实信息的辨别能力
(五)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6~60题。
中国古代诗词的“借景抒情”现象似乎向我们昭示,中华民族非常地热爱自然,到处都充斥着吟咏自然的词篇,诗人抒情总要先拿自然物象说事儿,即使言说的是其自身的命运与心境。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去掉了“借景”环节之后中国古典诗词的情形,离开“借景”,诗人们恐怕要“失语”,即使写出来,读者亦恐嫌其直白突兀。自然审美经验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至少是情感生活,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大自然真的像看起来那么重要吗?如果大自然真的如此重要,那么诗人为何描摹自然后,迅速转入了对人事人情的描述与倾诉?古典诗词为何最后均以人情抒发做结?少数以景语作结者,亦只以之为抒情妙招——“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呢?这些事实似乎说明,自然审美在古代中国其实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形态,中国古人并不承认大自然独立的审美价值,因此,也就不存在独立地感知、理解和体验自然对象自身特性与价值的问题。在这里,天地自然之美并不是一种可以独立于人类自身兴趣外的价值形态。人们欣赏自然,并不表示人们很在意天地自然之美本身,只是说明它具有可以激发人类自我表现灵感的价值功能,自然美的价值不在自然对象自身,而在于它可以作为人类自我抒发的触媒与工具。人们无法想象一种“抒情”目的之外的自然审美。
于是,“借景抒情”现象就成了我们深入反思中华自然审美传统的一个绝好个案:一方面,它是研究中华古典自然审美的典型材料,足以证明中华古典自然审美的成就,体现自然审美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普遍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又很遗憾地发现:其实,古人对自然事物又很不在意,关注它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自我表现。独立、深人地描述、考察自然对象自身特性、价值的篇章较少。诗人以关注、描摹自然始,最后则均以人事、人情做结,主观抒情的“有我”之境最终取代了描景写物的“无我”之境。这似乎说明,古典时代,自然审美其实只是艺术创造的附庸、自我表达的工具而已。
真正独立、自觉的自然审美欣赏,应当是以对自然对象、现象、环境自身表里之感知、理解和体验为核心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欣赏者当然可以有情感体验活动,但是,他们所关注的,当是人类对自然万物命运的关注、体验、同情与思考,而不能代之以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感怀,那样的话,主题便被无意中置换了。不幸的是,这种自然审美“暗度陈仓”的现象在古典自然审美经验中,往往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不得不然。可是,如果我们能立足于自然审美本身就会意识到,这实际上反映了自然审美意识的自觉程度,涉及自然审美的核心问题,涉及自然审美的恰当性问题。
56、第一段主要谈论( )。
A、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非常热爱自然
B、古代诗词中借景抒情现象很普遍
C、自然是中国古代诗人创作的源泉
D、古人积累了丰富的自然审美经验
57、第二段中画线处“它”指的是( )。
A、自热美
B、人的灵感
C、古代诗词
D、借景抒情
58、第二段中,作者为何对中华自然审美传统感到遗憾?( )
A、未将自然作为独立审美对象
B、保留的研究材料缺乏典型性
C、吟咏大自然的诗歌地位不高
D、欣赏大自然的角度过于单一
59、作者认为自然对古人的主要作用是( )。
A、丰富了自我表达的方法
B、建立起完善的审美理论体系
C、触发对自身命运的感叹
D、引发对自然特性的深入探索
60、下列选项中,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自然审美的核心是欣赏者的情感体验活动
B、自然审美中的自然是人类自我表现的工具
C、自然审美的主题对人类命运的讨论
D、自然审美应该对自然本身进行了解和体验
六、图表解读,请根据图标所提供的信息,解答问题。
(六)
请根据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完成61~70题。
(一)
[图1]
61、企业C在2009年书刊装订的产值是多少万元?( )
A、229.4
B、234.0
C、238.8
D、245.9
62、与上年相比,胶印印刷产量的增长幅度由高到低排序,前三位分别是( )。
A、I—A—E
B、I—E—A
C、E—D—A
D、A—E—D
63、2010年胶印印刷的产量比上年增加最多和最少的是( )。
A、企业D和F
B、企业A和B
C、企业C和H
D、企业I和J
64、2010年书刊装订产量最高的企业是产量最低的企业的( )倍。
A、7.23
B、6.61
C、5.62
D、4.46
65、关于2010年10家印刷企业经济效益完成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胶印印刷产量最低的企业是企业H
B、胶印印刷产值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有2个
C、书刊装订产量比上年降低的企业有5个
D、书刊装订产值不到500万元的企业有5个
(七)
undefined
66、2013年4月~2014年2月间,有几个月的PMI指数高于上月水平?( )
A、5
B、6
C、7
D、8
67、与上年同月相比,2014年2月的生产指数( )。
A、下降了1个百分点
B、上升了0.8个百分点
C、上升了1.4个百分点
D、上升了2.7个百分点
68、与2014年1月相比,2014年2月我国PMI指数呈下降趋势,对该指数起下拉作用最明显(考虑权重)的因素是( )。
A、生产
B、新订单
C、原材料库存
D、从业人员
69、201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新订单指数( )。
A、—直处于分界点以下
B、越来越逼近分界点
C、在分界点附近上下震荡
D、—直处于分界点以上
70、下列关于表中时间段PMI指数及分类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业人员指数曾一度处于分界点以上
B、2013年8月是PMI指数上升最快的一个月
C、2013年9月是新订单指数最高的一个月
D、2013年第四季度每个月的生产指数都比上月有所下降
七、逻辑推理,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71、有的原核生物是蓝藻,有的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的原核生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为使上述推理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
A、并非所有的蓝藻都是原核生物
B、并非所有的原核生物都是蓝藻
C、所有的蓝藻都是原核生物
D、所有的原核生物都是蓝藻
72、所有情感主义者都善于抒发情感,小李是情感主义者,所以小李善于抒发情感。
同上述推论形式最相似的一项是( )
A、所有猫科动物都是哺乳动物,鲸是哺乳动物,所以鲸是哺乳动物
B、所有松鼠都喜欢吃松子,田鼠喜欢吃松子,所以田鼠是松鼠
C、所有橡树都是树,所有树都是植物,所以橡树都是植物
D、所有游泳冠军都会潜水,李晓新是游泳冠军,所以李晓新会潜水
73、“逻辑上能成立的东西,必定是需要时间检验的东西。”
若以上陈述为真,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所有逻辑上不能成立的东西,一定未经时间的检验
B、已经经过时间检验的东西一定是符合逻辑的
C、所有未经过时间检验的东西,在逻辑上都不能成立
D、任何逻辑上能成立的东西都无需时间检验
74、有学者认为,所谓中医治疗理论,远远没有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效果好,只不过是因为多数患者发病一段时间,往往先去看西医,治疗一段时间,没有好转,转向去看中医,这时西医的效果可能才开始显现,很多人就把这个“功劳”归因于中医。
因此中医的效果没有西医好。
以下哪项最能反驳学者的观点?( )。
A、西医和中医到底哪个更好,还没有定论
B、据统计,病人中看西医的人数远远多于看中医的人数
C、西医见效快,而中医所产生的副作用小
D、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组患者先去看西医,一段时间后转向中医,另一组患者一直看西医,结果显示,前一组的治疗效果远远好于后一组
75、碳14是碳元素的一种,一定量的碳14每隔5730年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大气中的碳元素种类及比例与生物体内的相等,当植物死亡后,其组织内的碳14逐渐减少,而其他碳元素保持不变,考古学家通过测量植物化石中碳14剩余量和碳元素的总量,并对照当前大气中的碳14和碳元素总量的比例,便可推知该植物生存于多少年前。
若以上论证成立,则以下哪项是必需的前提假设?( )
A、大气中碳14与碳元素总量的比例保持不变
B、大气中碳14与碳元素总量均保持不变
C、植物化石中碳14与碳元素总量的比例保持不变
D、植物化石中碳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