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2 08:0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26、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相互联系的,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注重以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大势、谋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
上述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
A、善于以普遍联系的观点谋划大局
B、善于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发展中的问题
C、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历史、现实与未来
D、善于用辩证思维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27、①宋宣和三年,徽州府设立,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六县,“徽州”的概念出现
②“靖康南渡”徽州遭遇了自魏晋“永嘉之乱”、唐末黄巢起义之后的第三次移民高潮,这块面积仅一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本是山多、地少、土瘠,却出现了“人稠”的现象,生存问题产生
③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位处江南,遥望东海,“东有大障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阨”
④秦时始设黟、歙二县,西晋之后的新安时代到来,这块土地开始接受北方中原世家大族源源不断的迁入。
⑤然而,徽州时代的真正到来是在南宋以后。
⑥“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开始成为徽州人的千年之叹,创新与创业成了徽州人的宿命选择。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①⑤②⑥④
C、④①③⑤②⑥
D、⑤②⑥③④①
28、家庭无处不课堂,要避免把家庭作为学校教育、学科学习的延伸课堂,实现家庭作为生活教育天然场所应有的价值,实施礼仪、德育、劳动教育、美育、食育、社会教育等重要内容。同时,家长要在生活中真正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信任并培养儿童参与的能力,家庭事务中不要忘记征求孩子的意见,听取孩子的想法;凡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特别是自己的事让他自己做;同时,还要指导和示范给孩子如何帮助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国家。
上述文字意在强调( )。
A、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B、要发挥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独特作用
C、家长要提供儿童可以充分参与的机会
D、家长的示范与引导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
29、2019年7月,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作为文明古国和自然景观丰富的大国,中国获得这样的荣誉当之无愧。由于世界遗产的深入人心,很多游客在规划旅行线路时“按图索骥”,优先选择世界遗产名录上的景区“打卡”。这或许无可厚非,因为绝大多数世界遗产,都伴随着世界一流的旅游资源。而且,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展公众教有、文化传播和旅游功能并没有必然的冲突。不过,将世界遗产等同于对旅游景区的“认证”,也可能让人失望,因为世界遗产的评选并不是以旅游价值为标准的,而是旨在保护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随着中国世界遗产名录的丰富,游客或许会觉得一些世界遗产“不那么好玩”。比如,今年新晋世界文化遗产的良渚古城遗址,其历史文化价值要远超所谓的“可玩性”。
上述文字主要讲的是( )。
A、世界遗产的评选与人们的旅游诉求不同
B、“世界遗产热”体现了消费的盲目性
C、除了世界遗产,人们旅游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D、世界遗产评选备受政府和公众关注
30、老人该不该在早高峰时搭乘公交车?这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近年来却经常出现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想要借此表达的自然是对老年人“抢占资源”的不满。然而,北京市推行了两年多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形成的数亿条大数据显示,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不仅未对年轻人通勤高峰产生压力,反而有效提高了通勤低谷期公交运力的利用率。如果说这一结果令人感到吃惊,那么恰恰说明,公众对于老年人“浪费”公共资源的偏见,已经到了必须被纠正的地步。这种偏见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因为老年人在公共领域,尤其是互联网上缺乏话语权,很难为自己辩护,这种力量的不平衡,只会加剧年轻人与老年人思想观念方面的进一步对立和分裂。
下列最符合上述观点的表述是( )。
A、对老年人的偏见有违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B、用共赢的理念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新问题
C、老龄化社会是所有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D、关注老龄化的新特点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31、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史上,中国文化在西方一直具有较高的地位。以“中国风”为例,500年前,欧洲大批传教士来华,回国后他们向欧洲人传播了中国文化。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欧洲又掀起了一场“中国风”,既包含了琴棋书画等修身的艺术,又泛指一种东方神韵,渗透到建筑和瓷器等外观设计里。事实上,当我们今天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丝绸之路从一开始就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古丝绸之路起始于商品交换,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
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
A、欧洲传教士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
B、古丝绸之路上的物质文化变迁
C、古丝绸之路商品交换的背后是文化沟通
D、西方为何一度兴盛“中国风”
32、任何个体,不管教育程度如何,都有自己依赖的群体认知积累,群体认知积累就是知识。虽然知识系统会帮助我们认知和建构现实,但早期的知识积累使我们在以后的知识吸纳中有相当确定的指向性,从而会使我们对某一类群体的知识体系有特殊的认同。尽管我们博览群书,似乎是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但我们很难逃脱海流的影响。读书能拓展资源,从而增强自由选择范围;然而,如果我们不够开放,这也可能把我们捆绑在某个知识体系里,使你的观察和思考都出不了它划的圈圈,所吸纳到的新思维就极其有限。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知识是指学校里学的或书本里印的知识
B、个体的群体认知积累相同,不受个体素质限制
C、独立、开放地读书,才能说书读得越多越好
D、通过读书获得思想独立的前提是要学会取舍
(一)
现代意义上的“国花”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指被用来作为国家象征或国家标志的花卉。在中国古代,并没有这样一种以花喻国的概念,但“国花”这一固定称谓在明代就已形成。最先使用这个词的是文人墨客,所指的对象恰恰就是牡丹。明朝中叶诗人李梦阳有首名为《牡丹盛开群友来看》的诗,其中“碧草春风筵席罢,何人道有国花存”两句,生动地记载了诗友们共赏牡丹、口称国花的情景。到了晚明,著名诗人王次回在赠友诗中直言“国花第一数姚黄,更共明珠字夜光”,姚黄是牡丹四大名品之一,以富丽堂皇著称,正与“国花”的说法相合。牡丹是黄河流域的花卉,而王次回出身浙江仕宦门第,一直交游活动均在江南,晚明江南士人族群在文化乃至政治意识上往往自成一家。这可以证明 。
清代以降,牡丹的国花身份更为广大士庶所熟知。到了崇尚华丽繁缛审美的晚清,牡丹作为贵族衣饰器物中常见的纹饰,地位节节高升,“国花”之号也由文人雅意上升为政治意识,被官方所承认。
民国之后,现代国家民族的概念兴起,人们逐渐建立起对国旗,国徽,国歌等政治文明礼仪的认知。然而,牡丹却没能延续这一尊贵地位。生长南国、品德高洁的梅花,因凌寒开放而衍生出勇敢、坚贞、反抗等人格特质,与争取民族独立的时代精神相契合,受到辛亥革命以来,仁人志士们的喜爱。与古人咏梅时多赞其暗香浮动、孤傲高洁的隐士精神不同,在民国时期,梅花最被强调的是不畏严寒,风骨磊落的烈士精神,正因如此,使得梅花这一历来受文化精英族群偏爱的“名士之花”具有更强的国民性。抗战期间,国运艰难,凌霜傲雪的梅花成为中华儿女正气凛然,坚毅不屈的心魂象征,寄托着人民苦尽甘来,胜利报春的意愿。新中国成立后,时代环境几经变革,国花却始终未有定论。
牡丹与梅花之争,其实是两种精神气魄之间的较量。牡丹象征着对繁荣富强的追求,梅花象征着在历史考验中的坚守。不同的时期,人们对于“国花”意义的认知和选择也各有侧重,这背后反映的是大多数人以何种心态来面对和评价当前的家国命运,而不仅仅是审美喜好的差异。
33、填入文中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
A、唐诗名句“唯有牡丹真国色”正是牡丹作为这一显官家中常见花的体现
B、“国花牡丹”这一文化概念突破了地域意识,在大江南北间有了更普遍的认同感
C、经由士大夫文人的笔墨揄扬,牡丹的国花之名逐渐深入人心,可以算是一种“官宣”
D、雍容华贵的牡丹得到了清朝王室的认可和喜爱,“国花”这一称谓也衍生出新的含义
34、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将牡丹作为“国花”这一观念在唐朝已经出现
B、牡丹只能生长在黄河流域,在长江以南地区很难生存
C、壮丹与梅花之争主要体现了不同时期人们审美喜好的差异
D、清代以降,对于将牡丹作为国花的认同感超越了民族和社会阶层
35、最适合上述文字的标题是( )。
A、国花小史
B、国花牡丹说法的来历
C、国花牡丹艳压群芳
D、牡丹与梅花:百年国花之争
(二)
中国古代的尚象观念从《周易》开始。易象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审美意象的源头。伏羲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仰观俯察,探索出了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取万物之意,创制出了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八卦图,以象喻意。八卦如此,审美意象的创构同样如此两者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王羲之《兰亭集序》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日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说法。这种游目骋怀,正是在俯仰体悟之间获得审美的愉悦。通过仰观俯察,主体在立象尽意之中进行审美的体悟和创造。
①
中国自古以来的视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体验方式和创造方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其观其取,都体现了古人的尚象精神。立象尽意乃以象见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观物取象的目的在于制器和创构艺术意象《周易系辞上》所谓“制器者尚其象”,《左传·宣公三年》所谓“铸鼎象物”,说的都是尚象制器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中国的器物创造和艺术创造都体现了尚象的精神。
②
汉字中包含着尚象的特征。汉字如画,是以象形表意为基础的文字,包含着意象的形态及其组合,体现了审美的思维方式。汉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象表意,是观物取象的产物,从自然和社会中提取物象和事象,充满着情趣和意味,借以表意,具有直观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在用字的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看主死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这种审美特点,尤其表现在作为文字运用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中。
③
审美的创造包括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取象于自然中的物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事象,在此基础上主体能动地进行拟象,并且借想象力进行象的组合和创造。拟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增强了表达的张力,由此创构而成意象,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使象具有类比和象征的意味。早在史前时代,玉器、随器和岩画创造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意象创构的物化形态。其中的象生造型,往往带有象征的意味。意象创造的思想从《周易》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开始,发展到南北朝《文心雕龙》“宽意象而运斤”,意象从而成为文学艺术的审美范畴。
④
36、下列文字最适合放在文中的位置是( )。
象是感性生动的,以其张力不断生成和创构。观物取象本身不仅是一种感悟方式,而且还借助想象力进行意象创构。同时,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借助于虛实相生等手法,使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得以呈现。
A、①
B、②
C、③
D、④
3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
A、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观物取象、立象尽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B、伏羲创制的八卦图与后世审美意象的创构都是采取以象喻意的方法,两者的结果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C、汉字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与使用,这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
D、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都是审美创造,都包含取象和拟象的过程,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
3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文章第一段用《兰亭集序》中的相关说法,论证俯仰体悟可获得审美愉悦的道理
B、文章第二段引用《周易》和《左传》中的内容,论说观物取象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C、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象与审美的内在关联,强调了中华美学具有尚象精神的观点
D、文章解说尚象观念缘起阐述取象、立象的审美方式、尚象的表现等,有条不紊
3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史前时代象生造型的意象往往带有象征意味,这表明这些意象创造超越了使用价值,都属于艺术创造
B、如果象不能借助虚实相生等手法而产生丰富的象征性,那么人们在使用象时就难以把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借助象得以呈现
C、中国从《周易》开始就有了尚象观念,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就体现了尚象精神,这表明中华尚象传统历史悠久
D、在使用汉字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这说明汉字的表意可以随汉字的使用而不断丰富
4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象生造型的是( )。
A、春秋时期的玉龙
B、纯手工紫砂壶
C、条带纹彩陶三足钵
D、狩猎与采集者岩画
二、数量关系。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41、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以不同的速度从A、B两地相对而行,途中相遇,相遇点距A地80km,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前进,到达对方出发地后两车立即返回,在途中第二次相遇,这时相遇地距A地50km。则A、B两地的距离是( )。
A、130km
B、145km
C、160km
D、175km
42、修一条水渠,甲队独修12天完成,乙队独修18天完成。甲队单独做4天后,剩下的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已知修这条水渠共得工程款7500元。则甲队得到的工程款是( )。
A、2500元
B、3500元
C、4500元
D、5500元
43、用浓度为45%和5%的糖水配制成浓度为30%的糖水400g,则需要取5%的糖水多少?( )
A、100g
B、150g
C、200g
D、300g
44、小华今年16岁,他叔叔的年龄在8年前是他的3倍,则今年小华叔叔的年龄是小华年龄的( )。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45、在一次考试比赛中,规定每人报两门不同科目,分别有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其中报数学的有34人,报语文的有35人,报英语的有31人,则同时报考语文和数学的有( )。
A、15人
B、19人
C、24人
D、28人
46、现有甲乙两个书架,甲书架上书的数量是乙书架上书的数量的4/7,两个书架上各增加55本书后,甲书架上书的数量与乙书架上书的数量比是5∶6。则原来甲书架上书的数量是( )。
A、20本
B、30本
C、35本
D、40本
47、某商店有大小两桶酒,大桶有酒120kg,小桶有酒90kg,两桶酒卖出同样多的酒后,大桶剩下的酒正好是小桶剩下的酒的4倍。则小桶卖出的酒的量是( )。
A、20kg
B、45kg
C、60kg
D、80kg
48、小君将自己收藏的画片送给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如果每人分9张画片,还多12张,如果每人分10张刚好分完。则小君的画片共有( )。
A、100张
B、120张
C、130张
D、150张
49、有5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38,把这些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48。则中间的数是( )。
A、129
B、130
C、135
D、143
50、有一种商品,甲店进货价比乙店进货价便宜10%,甲店按照20%的利润定价,乙店按照15%的利润定价,甲店的定价比乙店的定价便宜11.2元。则甲店的进货价是( )。
A、108元
B、116元
C、144元
D、150元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