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2016年1月湖南省常德市事业单位录用考试试题(公共基础知识+申论)

2016-12-07 09:3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二、申论题,共50分。

(一)

1】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对于放开二胎政策的讨论再次转热,除了对未来劳动力供给的担忧,也跟沉重的养老压力相关,对每个人都迟早冉冉乎将至的“老”正引来难“养”之感,老龄化命题已经横亘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径之中,不容轻视。

曾经“茱萸插鬓花宜寿”的古人,习以为常的,是韩愈那般,不到40岁就“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无法想象七八十岁已属平常的今人之高寿。据世卫组织《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中国人均寿命达76岁,排在中高收入国家的74岁之上。而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2亿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正是国人整体“长寿”的秘诀,当然,由此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老龄化问题。如此巨大的养老压力,莫说历朝历代难以想象,就是放在当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让政府头疼不已。

去哪里养老?让谁养老?与庞大的老年群体相比,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并不乐观。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今年年底每千名老人将拥有30张床位,这意味着养老机构只能为3%的老人提供服务。大部分的养老,还依然托付于忙碌着生计的子女,甚至依靠尚有劳动力的老伴老友。虽然社会保障网渐织渐密,不少地方也出台诸多借重民间力量、鼓励家庭养老等措施,但这还远远不够。养老服务这个“朝阳产业”,何时能解“夕阳焦虑”?

养老的挑战,还不仅仅在于物质力量层面。老人倒地的扶与不扶,竟成国人“困境”;养老院进了社区,竟引居民抗议。从社会道德角度看,孝亲,既是情感表达与教养体现,也是对意志品质甚至协调能力的修炼。先人以孝治天下,果然智慧通透。忠臣必出孝子之门,大有道理,没有责任与担当,孝子岂是好当的?孝道,不仅仅是家庭伦理,而且扩展为社会伦理、政治伦理。

当代国人不但赶上从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骐骥一跃,还进入了有史以来老年人寿命最长、人数最多、比例最高的时代。人均寿命提高、独生子女成年、人口流动性激增这“三碰头”的社会背景,让老龄化的社会难题,不可能再靠一家一户自行解决。据测算,2030年起,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就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独生子女长大成人,父母渐渐老去,人口老龄化,无论是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国家,都提出了严峻挑战。

周朝有仪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说的是,随着年事增高,老人受尊敬的范围便由家及国。在饮菊花酒、食重阳糕之际,我们登高远望,更能体会国家设定“老人节”的深意所在,也更能理解老龄化这道社会命题的价值所在。如何把尊老敬老的传统一贯至今,如何拓展改善养老事业,不仅仅关乎道德与伦理,还有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

2】这样一个故事流传已久,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相同的情况:在一个单位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究其原因,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条例仍因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站在炮管下面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在那个时代,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但操练条例没有及时地调整,因此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3】近年来,由于对空气质量的关注,焚烧秸秆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往往被推上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禁止秸秆焚烧,政府年年强调,媒体年年报道,环保、农业部门下大力气整治,乡镇干部更是严防死守,然而,一纸“禁烧令”难以收到明显实效,焚烧现象仍十分普遍。

据有关部门通报,入秋以来,各地焚烧秸秆,导致了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下降,而在一些地区,更是导致了严重的雾霾。政府以为一纸禁令能够包治百病,但事实证明一味地禁烧不过是劳民伤财罢了,那么,环境污染问题如何才能标本兼治?

从新闻中我们不难看到,各地为了防止农民烧秸秆,不可谓不尽心,上到县长、环保局长,下到乡镇领导、干部都在与焚烧秸秆“抗战”,宣传、蹲点、巡查,人力物力搭上不少,却还是火光四起。为啥?不是基层政府不管而是没有管到点子上。“堵”不如“疏”,严防死守不是上策,关键还是要创新思路,解决秸秆难以综合利用的瓶颈。如果能够给农民找到发展之路,给秸秆找到出路,恐怕不用禁,他们也舍不得烧。

农民也知道秸秆焚烧污染空气、“损人不利己”,懂得秸秆可以还田成肥料、加工成饲料、转化成工业原材料;也理解政府禁烧的良苦用心,本不想跟政府“对抗”,但“画饼充饥”式政策没有一把火来得实在。不是农民懒或觉悟低,而是为此产生的负担太重。既能给秸秆找出路,又能不增加经济负担,单靠农民能办得到吗?政府与其冬播时下大力度禁烧,莫不如平时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之路,延伸农业产业链,使秸秆变废为宝,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增长点。创新发展、提升秸秆利用空间才是真正解决环境污染的利剑。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秸秆正是这样的财富。当秸秆变废为宝,焚烧这把火恐怕不禁就灭了。

秸秆在贫穷年代是个宝,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大部分都用作燃料,每到傍晚,各家烧锅煮饭,炊烟袅袅。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的秸秆已不复“往日荣光”,成了令人头痛的存在。对农民来说,运输和处理秸秆都要花去一笔数目不小的费用,不如付之一炬;而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秸秆禁烧关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地头燃起的烟就是悬在头上的剑,被约谈、被问责、被罚钱,甚至还会“丢饭碗”。“发现火点,罚!罚!罚!”的“史上最严”禁令就真能换来秸秆禁烧的“蓝天”?

燃烧秸秆的危害不言而喻,不仅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还容易引发火灾,并且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与之相对的是,农民必须短时间内从地里清理出秸秆,否则会影响下一轮种植,收和搬运秸秆的人工费和运费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最后还要为放在哪伤脑筋,因此,即使有罚款、甚至拘留的风险,也有农民“任性”烧秸秆。

一味“罚罚罚”的高压政策,只会治标不治本,一到收获季节又会上演农民和政府“两败俱伤”的局面。堵不如疏,疏不如引。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秸秆也是如此。秸秆还田能增产增收,已经成为中国沃土工程和丰收计划的重要内容;秸秆还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此外秸秆还可再生生物油和发酵饲料。禁烧秸秆更多的还要从经济化利用着手,在系统性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指导下,借助技术手段、依托规模化企业、形成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只有让农民从禁烧秸秆中获得利益,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解决烧秸秆问题。

近几年来,秸秆禁烧工作越来越受重视。每到小麦、油菜等收割季节,全国各地的秸秆禁烧工作就开展得如火如荼。可尽管政府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恨不能人人都参与到秸秆禁烧工作中来,可依旧没能避免秸秆年年禁烧年年烧的尴尬境地。于是,秸秆禁烧这一利国利民的事情似乎走进了一个困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51、完整的材料与题干见下题。

(二)

4】最近,支付宝上线一款针对好心扶老人反被讹的险种——扶老人险,由华安财险承保,保费3元,保期1年。用户投保后,如果发生好心扶起老人反而被讹的意外情况,最高可获得2万元的赔偿。

人民日报评支付宝扶老人险:买不买都尴尬

新险种的诞生,一般都是因为出现了新的风险,扶老人险的问世,自然也是源于社会公众对“扶老人”的集体道德焦虑。支付宝数据显示,该保险上线仅3天时间,就有2.6万人参与投保,其中2.4万投保用户为80后和90后。

如果我们从乐观的角度来审视上述数据,兴许可以得出结论:花3块钱就能赢得一份保障,参与投保的这些人至少是做好了继续扶老人的准备。这意味着“世上还是好人多”,特别是年轻的80后、90后,并不像一些长辈说的那么不靠谱。

年轻人积极参保,让自己看起来靠谱了,却让老年人觉得离谱。长期以来,尊重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几何时,德高望重、德隆望尊等美好词汇也都是为老年人准备的。如今,对待老人的一个跌倒摔跤,我们却需要以“扶老人险”为心理支撑,这无疑是对曾经美好的一种打破,留给老人的也许会是“居心叵测”“为老不尊”等词汇。记者和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闲聊,老人十分气愤,认为这份保险让他有一种“被打了一耳光”的感觉。

一份保险,有人兴奋,有人气愤。即便如此,所有人都应该明白,“扶老人险”的设立也许是为了“扶起人心”,但它毕竟只是一种市场行为,这对于化解“扶老人”的尴尬,究竟有多大作用,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正如一些网友吹毛求疵,“它能消化的损失仅限于法律诉讼费用,因扶老而产生的费用远不止如此,一旦遭遇讹诈,还有大量的医疗费、精神损失费”。这虽然议论的是金钱问题,依然可以理解为道德问题,因为字里行间反映出,如若有老人再次跌倒,仍然有人会望而却步。

一份保险,未必就那么保险。要让“扶不扶”不再难以抉择,所需的努力还有很多,特别是有关政府部门不能袖手旁观。有老年人说,如果被撞伤后不讹人,她就没有治疗的钱,甚至没有生活来源。因此,医疗、养老保障体系亟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有年轻人说,老人硬要把“扶”说成“撞”,很无奈,可是又没有证据予以反驳。因此,政府办事能力亟须进一步提高,比如多安装一个高清摄像头,事情总会真相大白。当然,对于明显的讹诈事件,应该发现一起、惩处一起,绝不纵容,依法保护好心群众的道德良知。

归根结底,扶起老人,是一种美德,从未褪去本色。如今,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倘若都能少一点现实的顾虑和羁绊,多一点道德的自信与自省,美德决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哪有老人摔倒不扶的道理?

5】遭遇挫折失败,就如同路遇死角,面对死角怎么办?转换视角。而视角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方向,方向决定成败,方向对了就不怕到不了岸。

当年,面对试验田中首季杂交稻人们傻眼了,“稻谷减产了15%,稻草反而增长了70%”。有人嘲讽,“可惜啊,人不吃草,不然杂交稻就大有前途”。袁隆平说,试验已证明水稻杂种有优势,只是这种优势现在表现于稻草而不是稻谷上,是配种不当。改变配种,优势就能发挥在稻谷上。第二年,杂交稻果然比常规水稻增产30%,杂交稻种植大门从此打开。可见,死角不是死路而是拐角,视角变则柳暗花明。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回想提取青蒿素过程时说,课题组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化合物和中草药,历经190多次失败。为搞清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屠呦哟重新细阅经典医籍《肘后备急方》。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让她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水煎法因高温破坏了青蒿中有效成分,于是用沸点只有35摄氏度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终于开启成功之门。科研死角就是这样把问题摆在你面前,告诉你“此路不通当此之际,转换视角,另觅新途,往往就是坦途。

面对死角转换视角,既是思维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既是重新选择又是不断证明。科研是壮丽探险,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乃是不能把失败当成转换视角的契机而就此打住。科学更是“老实学”,事事都要实验。越是重大原始创新,绝大多数实验结果往往越是与预料不符合,杜绝焦躁浮躁,以“实验虐我千万遍,我待实验如初恋”的精神冷静分析负面实验结果,方有可能在破解难题中走上正路,直到梦想成真。

“当真理碰到鼻尖时,还是没有得到真理”——这种缺憾在科技史中俯拾皆是。美国人莱斯最早发明了传声装置,但只能用来传送音乐,无法使人互相交谈。在这个死角前,莱斯止步了。贝尔在莱斯研究基础上改用了直流电,把传声装置中一颗螺丝钉往里多拧了5丝米,电话机成了贝尔专利。许多时候,“错过”比“过错”更糟糕。“过错”可改正,“错过”无法弥补,就如莱斯这个“5丝米教训”。

在相当意义上说,无失败,无创新。面对死角敢于转换视角,还需少些“稳赚不赔”意识。不能不看到,科研领域中,一些人片面追求“稳赚不赔”由来已久。在科技项目评审中,常常是“凡遇风险,一票否决”。跟踪模仿多,学术不端多,都能从“稳赚不赔”思维和做法中找到原因。鼓励死角前换视角,也应当用制度保证科技项目评审及科研经费投入更合理,为“十年不鸣,一鸣惊人”提供必要条件。

屠呦呦说,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必须持之以恒。可以说,死角面前怎么办,既决定着科研成果价值,也锤炼和考验着科学家的精神与品格。在科技发展史上,一流人物在其道德品质方面的贡献,通常都不亚于其在才智方面的贡献。勃发我们时代的创新,不仅呼唤善于转换视角的智慧,也同样呼唤其背后的科学精神与品格。

52、根据给定材料【1】谈谈“去哪里养老?让谁养老?”问题的原因。(150字以内)

53、根据给定材料【4】一分为二地看“扶老人险”。(200字以内)

54、根据给定材料【5】,以“面对死角,转换视角”为主题,根据给定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附件下载
2016年1月湖南省常德市事业单位录用考试试题(公共基础知识+申论).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