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2018年武汉事业单位社会科学专技B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网友回忆版)

2018-12-29 03:3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四、数量运算与资料分析,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76、现有0.9%的生理盐水和20%的盐溶液若干,不能调制出下列哪一种浓度的盐溶液?(  )

A、1.13%

B、4.95%

C、11.25%

D、20.50%

77、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放在一起,正、俯视图刚好都是“品”字状,则这堆正方体最少有多少个?(  )

A、3

B、4

C、5

D、以上均不正确

78、甲乙丙绕着400米长的环形跑道从同一地点同向出发,其中一人慢步0.8米/秒,一人慢跑2米/秒,一人骑自行车4米/秒,则三人再次相遇于起点时,慢跑者跑了几圈?(   )

A、2

B、5

C、8

D、10

79、往某水库中注水,A泵注水400立方后,换用效率是A泵注水速度2倍的B泵,已知B泵注水700立方的时间比A泵注水400立方的时间少50分钟,则A泵的注水速度为多少立方/分钟?(   )

A、0.5

B、1

C、1.5

D、2

80、小明在做算术题时,老师告诉他285.47+13.88这道题中的一个小数点点错了位置,结果也错了,偏小100多,小明仔细看过后,纠正了答案,正确答案是多少?(   )

A、42.42

B、424.27

C、4242.7

D、299.35

(一)

81、微信用户中,每天打开微信次数在31-50次的用户数占每天都打开微信用户数的比可能为(   )。

A、36.5%

B、15.9%

C、15%

D、13.3%

82、微信用户中企业职工、事业单位人员所占比重之和比自由职业及个体户所占比重高(  )个百分点。

A、25.9

B、36.8

C、40.4

D、46.4

83、使用微信购买电影票的用户约占使用过微信生活服务类功能用户数的(   )。

A、33.6%

B、40.3%

C、20.9%

D、无法得知

84、微信用户中,每天打开微信的次数在5-30次的占比约为(   )。

A、缺失

B、缺失

C、47%

D、36%

85、根据材料,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微信用户中党政机关、军队人员及事业单位人员所占比重合计超过13%

B、微信用户中,每天打开微信的次数超过30次的占比达到了36%

C、微信用户使用最多的微信生活服务类功能是手机充值

D、使用过微信进行QQ币充值的微信用户所占比重为6.5%

五、篇章阅读,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二)

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后来,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微电影的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要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各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一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微电影的播放渠道正日趋多元化。微电影不仅通过网络、移动电话等新媒体呈现,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它大开“绿灯”。微电影传播平台的增加,微电影制作团队的日渐专业化都让微电影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未来,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向观众。

86、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微电影可幽默、可严肃、可时尚、可以是公益教育,也可以是商业需要,可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B、近两年,我国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天堂鸟影像”使微电影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C、微电影虽然篇幅短小,但其仍然可以有立意深远的主题,关注热点事件,发出正义之声

D、微电影传播平台多元,网络、移动电话、电视播放平台等都可呈现

87、以下说法中,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微电影兴起之初,是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

B、最早的微电影和艺术没有什么关系,是人们出于方便的需要随意拍摄的

C、一些知名导演加入微电影的制作,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微电影的制作质量

D、微电影对观看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较传统电影低

88、关于第三自然段中“华丽转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制作人由草根网络扩展到专业团队

B、形成了一定的制作规模

C、品质提升,影响力日渐增强

D、催生出短片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

89、对文章第五自然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雨》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微型纪录片

B、微电影的内容可以是真人真事,且可以请来当事人参与拍摄

C、段落中提到的微电影,往往选取社会热点的某方面,予以表现并引发人们思考

D、微电影可以传递社会正能量,担当起社会责任

90、以下各项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商业定制对微电影的发展来说,因其趋利性有负面影响,应尽早取缔

B、微电影的播放渠道日趋多元化,已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

C、微电影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D、微电影需要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所以要求制作团队更加专业化

(三)

自然科学有一些定义、定理,人文社会科学虽然没有这种叫法,但每个在基本理论上都有些公认的原理,而且无论是实证性文字,还是理论著作,也都有一个学术规范的问题。引据的准确可靠,论证的充分,推理的严密,是所有的论文都应该做到的,这些就不用说了。对于该领域学术界研究状况的了解和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是所有研究论文都应遵循的原则。

按照海内外学术研究的惯例,一篇有分量的人文社会科学论文,首先必须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有一个简单的回顾,说明在此问题的研究上目前学术界进展到何种程度,还遗留有什么问题。国内在此问题的上做法比较灵活,但一般的学术专著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则一定要有这部分内容。为什么要有这个要求?第一,说明自己在该领域掌握的信息有哪些,是不是对重要研究成果都有所了解;第二,说明这个课题有没有研究的必要;第三,说明可供利用的成果和主要材料有哪些;必须要推翻的旧说是什么。所以对一篇有所创新的严谨的科学论文来说,这部分内容是不能少的。当然,这也不能成为“科八股”的第一股,无论需要不需要,都先引一大堆材料,自己却并无新见。有的学者是将前人的有关看法分散地在有关地方标出;有的论文虽然并无对前人看法的综述,但对学术界此前情况了如指掌,论文围绕前沿问题,所辨析很有针对性,也未必要在文前先作回顾。这主要是一个学风和意识的问题,不纯粹是论文格式或写论文的方法问题。

应该说,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尤其学术上的重大成果、重大推进和突破,无不借助于前人所奠定的基础,或从前人的研究中受到启发。中国屈原学会首任会长汤炳正先生为拙著《屈原与他的时代》写的《序》中,对我的研究方法,有三点特予肯定。汤先生的第一点说:

推翻前人的旧论,创立自己的新说,这是学术界惯用的公式。“不破不立”,这当然是对的;但对我国千百年来的学术遗产,是不是也存在个“有继有立”的问题?亦即善于在继承优秀学术遗产的基础上创立新说。这次我读逵夫的书稿,见他在不少的篇章里,首先是接受前人的学术遗产,然后层层论证,步步推演,结果竞得出一个全新的概念。这其间,继承与创造,浑然一体,确实难得。

汤先生是太炎先生的弟子,国学根底深厚,又能吸收国外的新的研究方法,也十分重视学术的规范。他没有一篇论文是随感式的论述,都是扎扎实实,进行严密论证的。我在屈原的研究上受到汤先生多方启发,也受到鼓励。汤先生上面所指出这一点,尽管我做得还不是太好,但确实是我在研究工作中所长期奉行的原则。

其次,采用前人主要观点、说法,应予注明。这一方面是学术规范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学术道德的问题。收在本书中的论文,对文本、作者的考订与探索为多,我都尽可能做到注明此前学者的看法,自己同意者加以引述、利用;不同意者如影响很大,便提出商榷,加以辩驳。如《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硏究》中引述杨公骥先生之说四十余处,均已“杨公骥先生说”或“杨说”表明。其中《敦煌变文》校补部分,自己阅读之时写了一些札记,整理成文时,将当时所能找到的书、刊物都借来,一一查对,此前学者们已经谈过相同意见者即删去;意见有部分相同可资利用者加以引述,有所不同而不得不辩者,即加以辩证。

9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有学术规范

B、从推理的严密度上说,社科论文不及自然科学论文

C、学术上的重大成就,都是在前人奠定的基础上突破的

D、汤炳正先生对作者的“继承与创造”颇为赞赏

92、对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灵活”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内对社科论文的学术规范要求比较低一些

B、除毕业论文外,其他论文可以不说明目前学术界的进展等问题

C、国内部分论文在交代学术界研究现状的问题上,可有可无

D、除特殊规定外,社科论文对当前学术界研究进展回顾可酌情安排

93、对第二自然段中“科八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八股”的特点必定是格式僵化、毫无新意

B、“科八股”指的是在各种学术考核中要求写的科学论文

C、“科八股”的“第一股”便是无论需不需要,引一大堆材料

D、“科八股”体现了学术论文的规范性

94、关于“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写研究论文的基本原则之一

B、在自己的论文中采用前人观点、说法时,应该有明确标注

C、前人的研究具有其难以取代的优点,后人都是予以继承并发展

D、对前人研究的尊重是一种学术道德

95、以下各项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一篇有所创新的严谨的科学论文来说,说明该课题有研究的必要性,是很重要的

B、有的学者将前人的有关看法分散地在有关地方标出,这表现其在学风和意识方面有欠缺

C、接受前人的学术遗产,并不意味着不能出新

D、《敦煌变文》校补部分,作者之所以删去自己札记中与此前学者们已经通过的相同意见部分,是对前人学者的尊重

(四)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中,两个兄弟民族的和解,不能说不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而王昭君在这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角色。

当然,汉元帝的政府不会把它的全部匈奴使命交给这个年轻的、没有实际政治经验的姑娘。他们知道,在这个姑娘后面,还有一条万里长城。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昭君出塞是汉王朝用真人真事表演的一出滑稽剧,以此作为战争中的插曲。应该指出,昭君出塞这件事对于汉王朝来说是一个政策的转变,即从战争政策回到和亲政策。和亲政策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一种陈旧的、过时的民族政策,但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却是维护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的办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维持民族友好关系,主要是通过两种办法,或者是质之以盟誓,或者是申之以婚姻。后者就是和亲。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主要的是和亲政策,只有在这种政策不能产生效果的时候才采取战争政策。因此,他们对昭君出塞是非常重视的。史载汉元帝为了纪念这次和亲,而改元竟宁就是最好的证明。

事实的发展是符合于汉王朝的期望的。昭君出塞以后,汉与匈奴之间有五十年左右没有战争。一直到王莽执政时期,由于王莽的政府推行一种分化匈奴人的政策,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才受到损害。

五十年的和平,在历史上不是一件小事,而这五十年的和平是与昭君出塞有密切关系的。当然,这种和平的出现不完全是王昭君个人的作用。作为个人,不论她生得如何美貌,也不论她具有多大的政治才能,都不能转移作为一个部落联盟的匈奴统治集团的政治方向。至多只能从匈奴单于处获得对她个人的宠爱和信任。西汉初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西汉初,尽管汉王朝不断地与匈奴单于和亲,但并没有因此而免于匈奴部落贵族的侵袭,只是没有使这种侵袭发展成为真正的战争而已。

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的恢复,是中国历史发展到公元前一世纪所形成的客观形势的必然趋势。当时的客观形势是:一方面匈奴已经由于部落贵族之间的分裂而趋于衰落;另一方面,汉王朝也进入了它的全盛时代的末期。在这种形势下,双方都无力发动侵略对方的战争,特别是双方的人民,都迫切地向往和平。甚至一部分匈奴贵族也由于内部矛盾的尖锐化而感到必须与汉王朝和解才能稳定自己在匈奴中的统治地位。匈奴呼韩邪单于之决定款塞入朝,和汉王朝恢复友好关系,就是接受以匈奴贵族左伊秩訾王为首的主和派的意见。

和平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不能就得出班固所说的“和亲无益”的结论。不可想象,假如当时的汉王朝拒绝与匈奴和亲,单靠历史的必然性,就可以自动地发展出五十年的和平。

史实证明,在昭君出塞前,这种形势是存在的,但并没有因此而导致和平。甚至在呼韩邪单于两度入朝以后,汉王朝还不得不在它的西北边境线上保持相当的军事戒备。

和亲以后,情形就不同了。史载汉元帝以王昭君赐呼韩邪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之民。”虽然汉王朝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但从此以后,双方都从思想上撤消了仇恨的堡垒。燃烧了一个世纪的烽火熄灭了,出现在西北边境线上的是和平居民的炊烟。

96、对于文中划横线句“他们知道,在这个姑娘后面,还有一条万里长城。”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汉元帝的政府不会把它的全部匈奴使命交给王昭君

B、和亲之后,汉与匈奴之间必然会有更频繁的战争

C、汉元帝应该会在和亲政策不能产生效果的时候,采取战争政策

D、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延后战争,但不会消除战争

97、对于文中划波浪线句“不可想象,假如当时的汉王朝拒绝与匈奴和亲,单靠历史的必然性,就可以自动地发展出五十年的和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朝若拒绝和亲,必然与匈奴大动干戈

B、和不和亲,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印证了班固的“和亲无益”

C、和亲之后五十年的和平,与王昭君不能说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D、当时的汉王朝与匈奴之间,显然匈奴占据了主动权

98、以下关于“和亲”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和亲政策,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是维护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的办法

B、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主要的就是和亲政策

C、“结盟”和“和亲”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两种主要办法

D、西汉初,汉王朝与匈奴单于和亲,并没有因此免于匈奴部落贵族的侵袭是因为没有选中王昭君这样合适的和亲人选

99、根据文章,关于昭君出塞的意义,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昭君出塞可谓顺应了当时的形势,推动了汉王朝和匈奴的和平

B、昭君出塞的积极影响为后世女子树立了榜样

C、昭君出塞前,汉王朝和匈奴之间主和形势已经存在,但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和平,可见昭君凭一己之力,完全左右了匈奴的决定

D、有史学家认为,昭君出塞是汉王朝用真人真事表演的一出滑稽剧,以此作为战争中的插曲

100、对全文的理解,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旨在说明和亲政策在多民族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B、文章四、五两个自然段写的是和平不单单是和亲的作用,更多的是因为历史形势的必然

C、第六自然段承上启下,将文章拉回到昭君出塞的重要意义上来

D、作者在最后两个自然段以基本史实,在四、五两段蓄势的基础上,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说理更服人

注:试题来源于网络及考生回忆,仅供参考!

附件下载
2018年武汉事业单位社会科学专技B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网友回忆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