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7 16:3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四、数量分析,本部分包括数学运算和资料分析两种类型,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76、某款服装降价促销后,每天销量翻倍,获得的总利润增加50%,问每套服装降价的金额为:
A、销售的1/4
B、销售价的1/8
C、利润额的1/2
D、利润的1/4
77、某公司有38名男员工,27名女员工。现要参加集团组织的羽毛球比赛,如采取自由报名的形式,至少有多少名员工报名才能保证一定能从报名者中选出男女选手各8名参赛?
A、65
B、46
C、35
D、16
78、某人决定从西安到北京自驾游,可供他选择的道路如下图所示,如果他每次只能由西南到东北方向行驶,则他到北京有多少种不同的行驶路线?
A、8
B、9
C、10
D、11
79、专家对一批刚出土的古代钱币进行鉴定,星期一鉴定了总数的35%,星期二和星期三分别鉴定了前一天剩下的5/12和4/7,星期四鉴定完了所有剩下的钱币,问这批钱币至少有多少个?
A、240
B、420
C、840
D、1200
80、一场球赛共有3局,第一局结束后有20%的观众离场,第二局结束之后,剩下的观众中离场的比例比第一局结束时高出5个百分点,此时剩下的观众人数为600人,问球赛开始时有多少名观众?
A、900
B、1000
C、1100
D、1200
(二)
一、根据所给资料,回答86~90题
81、与上年相比,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了约多少亿千瓦时?
A、2585
B、2727
C、2979
D、3155
82、2011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当年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约是多少?
A、67.8%
B、70.8%
C、73.9%
D、75.1%
83、按照2011年发电新增设备容量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水电 火电 核电 风电
B、水电 火电 风电 核电
C、火电 风电 水电 核电
D、火电 水电 风电 核电
84、在水电、火电、核电和风电四种发电方式中,2012年发电新增设备容量和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在全国总体数据中占比均高于上年的有几类?
A、0
B、1
C、2
D、3
8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2011年第三产业用电量不到5000亿千瓦时
B、2011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突破6000亿千瓦时
C、2012年发电设备容量增长主要由水电带动
D、2011年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0亿千瓦
五、综合分析,所给出的文字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
(一)
过去30年,人口学是社会科学中比较活跃的领域。仅对生育意愿这个主题,学者们就做了数百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最近的一次全面研究发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在过去的30年间有升有降,但总体趋势在下降。最大的变化是,80年代大部分调查显示,多数中国人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到了90年代,这个结构就逆转了,六成以上调查显示,国人只想生两个以下孩子。21世纪的头10年,这个趋势更加明显,七成以上调查都显示,中国人的生育意愿低于两孩。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同人群之间的生育意愿有趋同的趋势。改革开放早期,可能一部分人有非常强烈的生育意愿,另外一些人则倾向于少生,但到了新世纪,这两类人都减少了,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
有人认为,女性的生育意愿是依附于男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可以避免女性沦为“生育机器”。学者统计了各项单独针对男性和女性的调查,发现男女之间的生育意愿不存在显著差异,两性的生育意愿都逐年显著降低。现在一些未婚年轻人可能会向往“丁克家庭”,也就是一夫一妻而没有小孩的简单家庭。但是研究显示,生育意愿在婚前婚后会发生显著变化,婚前不想要小孩的人,很可能婚后又想要“爱情结晶”了。
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并不等于实际生育水平。80年代的生育意愿徘徊在二孩左右,生育率最高时则超过两个半孩子,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实际生育率则日渐低于生育意愿,落后半个到一个小孩。这说明想生却因为各种原因生不了的人越来越多了。目前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只有1.67,已经远远低于2.1的正常人口更替水平,而实际生育水平还大幅低于原本一路下滑的生育意愿,因此中国的人口更替压力将越来越大。
目前已经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不在此研究的范围内,但是根据学者近期的研究,调查的1万多户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家庭中,只有略高于两成左右的家庭明确表示要生二孩,而六成左右则明确表示不生二孩。实际生育水平远远低于生育意愿,而政策放开也无法有效提高生育意愿,这或许说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该从早期的压抑生育意愿调整为帮助人们实现生育意愿,乃至提振生育意愿。
86、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第一段涉及的观点?
A、与80后相比,90后倾向于少生或晚生
B、我国生育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C、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低生育率甚至超低生育率国家
D、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就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逆转
87、下列哪项调查证明与画线部分的观点关联性最弱?
A、丁克家庭在所有被调查家庭中的比例
B、生育水平与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性
C、男性和女性的生育意愿在婚前和婚后的变化
D、“单独”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
88、关于当前生育状况的研究,文中未涉及的领域是:
A、统计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社会学
89、根据本文,作者最可能支持下列哪项举措?
A、提高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补贴标准
B、保证节育措施更加安全与人性化
C、减少对计生部门的人力与财力投入
D、为新生儿家庭提供津贴和婴儿保险
90、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是:
A、在现实与政策间周旋
B、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
C、尽信数据不如没有数据
D、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二)
过去几年里,智能设备、量化app和社交媒体等正逐渐将人类编织在一个机器思维的罗网里。在这个罗网里,人类的各种活动正被一一转化为数字。比如行走,戴一个腕带,你会发现自己每天行走3000-4000步、距离2-3公里,大约燃烧100-150卡路里。
当苹果手表推出时,“量化自我运动”的领袖人物宣称,这些最贴身的小设备以及它们所采集的数据对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有积极意义——这些数字提供了一个关于我们自己的清晰、干净、容易消化的信息包,可以作为审视自己的一面镜子,揭示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秘密规律,帮助我们看到平常意识不到的因果关联和相关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还会为我们的行动提供依据或指引,每当我们想做一些愚蠢的、不健康的或不好的事情时,这些数字会提醒我们,甚至直接进行干预。比如苹果手表内置了触感反馈,如果你坐得太久,手表会震动提醒你该站起来走走。也许以后iwatch2能测量你的血清素水平,iwatch3会知道你完整的基因组图谱,会体贴地告诉你,“基于你的心脏状况,我已经取消了你的有线电视,给你报了一个六星期的健身课程,把你刚才预定的比萨改成了沙拉”。
当然,在健康管理这一实用目的之外,“量化自我运动”背后还有一个宏大的精神性假设:数字有可能最终发掘出有关“我们到底是什么人”、“我们真正想要什么”以及“我们真正应该去往何方”的真相。所以,他们特别喜欢引用苏格拉底的那句话——“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在一个复杂、不确定的世界里,简捷的答案、简单的方向、准确的知识,往往更有吸引力。今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将命运托给数字——我们的真实自我,不再取决于内在的思考或感受能力,而是被外化为可处理的数据;我们在无休止的个人数据的生产中寻求独特性,并在不断的刷屏、转发、点赞、分享中获得存在感。这意味着我们的喜好、行为、思想、价值观都成为可计算、可预测的内容,并最终被用来决定我们应该知道什么、如何知道以及如何行动,甚至如何参与社会。
量化自我背后的动机绝非纯粹的认识自我,或者对健康的考量,否则就没有必要分享了。这场运动的深层动机,恐怕更多的是一种炫耀和虚荣,在这个人人都能出名15分钟的世界里确保自己不至于被湮没。
量化的尝试,往往也是简化的尝试,而人生的某些层面是无法通过数据来了解的。一百多年前,尼采就用他特有的方式对信息简约主义做出尖锐批评:“什么?难道我们真的希望把‘存在’贬低到只消数学家在室内用一台计算机就能‘运算’出来的地步?”
《福布斯》杂志的记者希尔针对“量化自我运动”及其无数应用程序写过许多文章,在一次自我跟踪实验中,她对该拿这些数据怎么办表达了自己的迷惘。多亏了一些聪明的软件,她发现,“我最幸福的时候是在酒吧喝酒;最不幸的时候是在飞机上、在工作中;星期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其次是星期三;我跟前男友互动比跟现男友互动更开心”。至于现在怎么做,她却并不知道——“该拿这些这些结果怎么办,我有点糊涂了。这意味着我应该工作时多去酒吧里待着,优化我的幸福感吗?还有,我应该重新考虑跟男朋友的关系吗?”
但凡新技术都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它被视为愚蠢的新玩意儿,除了娱乐少数古怪分子外别无他用;然后,当它逐渐变得流行,人们开始指责它是文明的威胁,将人变成孤独的、没脑子的自恋狂。最终,人人都在使用它,我们开始怀疑当初为什么要那么大惊小怪、苹果手机正将“量化自我运动”推入第二阶段——如今,我们每个人都面临一个选择:加入这个游戏,意味着你允许数据定义你是谁;或者拒绝参加这场盛宴,则意味着你放弃了这场盛宴所承诺的美好未来——开放,进步,战胜疾病、衰老和死亡,甚至很可能为之付出高昂的社会成本。
91、下列哪一行为不属于文中所说的“量化自我运动”?
A、借助网络社交工具分享自己的旅游见闻
B、用谷歌眼镜分析表情得到个人情绪指标
C、通过手机app计算自己每餐食物的热量
D、戴睡眠监测器了解自己的睡眠质量
92、作者认为“人生的某些层面是无法通过数据来了解的”,下列哪项最接近这一层面?
A、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B、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C、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D、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93、关于量化自我运动,作者没有提到的是:
A、可以通过数字体现人类的喜好或行为
B、在现阶段可能陷入了人们的指责之中
C、人类的虚荣心是这一运动的深层动机
D、成功与否将取决于苹果手表的销售量
94、作者最有可能认同下列哪一观点?
A、量化自我纯粹是为了认识自己的人生
B、最复杂的意义消解在最简单的数字里
C、用数字来发掘自己是苏格拉底的追求
D、少数古怪分子的念头推动了技术进步
95、这篇文章最有可能来源于:
A、一篇关于哲学的研究论文
B、一份苹果的销售报告
C、一篇围绕技术的文化批评
D、一份健康运动的宣传材料
(三)
①美国的六十年代,是变化迅疾又复杂多样的时期,那些丈夫死于越战的寡妇、因机器而失业后困苦委顿的青年、整日奔波于生计的市井穷人都认为,穿上高贵典雅的燕尾服或长裙去听一场复杂漫长的古典音乐会,大概是最不靠谱又无法企及的事情。此刻他们所需要的,只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弹奏演唱的、能听懂并且为之感动的音乐。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严肃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界沟全线崩溃,自下而上的亚文化完成了对自上而下的正统文化的“逆袭”,茁壮地成长起来。
②下层阶级开始了反抗,中层阶级开始了迷惘。对于未经历过二战,在新一代中产家庭中出生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不用劳动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父辈辛劳一生所追求的“美国梦”:坐拥郊外别墅、汽车、立体声音响、电视和足够的零花钱。但是,丰富的物质生活却带来了精神生活的空虚。许多人在失望之余,试图追求一种比目前生活方式更美好的精神世界。数以万计的青少年们头戴花环在市中心与政府大厦前游行、弹唱、绘画、朗诵诗歌。这些艺术形式简单、大声、直率、平民主义、充满激情、生机勃勃······没有传统艺术家的雕饰与卓然不群,非常普通,亲近随和。
③从文化的建构功能上讲,亚文化已不自觉地上升到凌驾一切文化的高度,与波普艺术、后现代诗歌小说和摇滚乐一起汹涌袭来。其中,演绎手段无限可能的摇滚乐以其音乐文本、演奏方式、服饰、各种行为,还有音乐本身所展示的近乎宗教式的说服力和亲和力,对整整一代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处世态度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披头士、鲍勃·迪伦、吉姆·莫瑞森这些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涌现的摇滚新秀,为摇滚乐奠定了最深层的基调。在一定意义上说,摇滚乐本身是一种象征,是这个亚文化兴起年代的缩影。
④亚文化兴起和反传统文化运动的精神核心实质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这与当时兴起的左翼思潮不无关系。“做你自己的事”(Do your own things)不仅意味着对现实权威、传统、道德、规则、文化的反叛,还意味着从自我的感受出发。反文化运动中不被上流阶层所接受的生活,体现的是个性:人生的目的不再是沿着社会阶级的阶梯向上爬,而是目标的自主选择和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全新的、多样化的社会。
96、将下面这段话填入文章,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
这种亚文化的崛起源于现代生存方式、历史景况与社会结构下人群对文化本质上要求的转换:庞大的机器轰鸣着改变了生活的节奏,人成了工业生产中的“奴隶”。与此同时,经历了战后50年代的经济繁荣后,潜在的不安因素几乎全部爆发出来。黑人要求改变不平等现状,反对种族歧视,民权斗争轰轰烈烈;新“左派”青年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青年造反风起云涌;妇女要求打破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理念,女权运动如火如荼……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97、根据文章,下列哪组词汇均与亚文化有关?
①燕尾服 ②平民主义 ③摇滚乐 ④古典音乐 ⑤美国梦 ⑥迷惘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⑥
98、文中提到的亚文化,可能无法接受下列哪一观点?
A、个人是社会的终极价值
B、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C、政府没有权力去决定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
D、私利行为背叛了一个人应肩负起的责任及义务
99、关于亚文化兴起的原因,作者没有提及的是:
A、战争遗留
B、国际移民
C、经济因素
D、社会思潮
100、作者认为亚文化:
A、是抚慰失落情绪的精神鸦片
B、相对于正统文化稍显不体面
C、应运而生并有利于社会多元
D、离经叛道可能造成混乱局面
注:试题来源于网络及考生回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