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30 16:00:00 | 来源:
五、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60、在讲解完“颗顆穗粒多饱满”这句话之后,斯霞老师要求小学生用“饱满”这个词语造句。有的学生说:“麦子长得饱满。”有的学生说:“豆角长得饱满。”斯霞老师突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胸脯略微挺了挺,头微微扬了扬,两眼炯炯有神。她问学生:“这是不是精神饱满?”学生齐声回答:“是。”斯霞老师接着说:“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样?”同学们也挺了挺胸脯,坐的端端正正。“饱满”这个词,很快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了。
请运用教育学相关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61、小刚是某中学初二学生。一天下午放学后,小刚在操场上和同学打篮球。同班女生小静看见他脸上有许多汗珠,就上前用餐巾纸为他擦汗,这一举动恰好被从一旁经过的班主任田老师看见。田老师当即把他俩叫到办公室,他先给小静看了两页日记(这是田老师私自从小刚放在课桌内的日记本上撕下的,上面记录了小刚对另一名女生的好感 ),又对小静说,小刚是个花花公子,脚踏两只船。田老师责令小刚,从明天开始不准进教室上课,好好反省自己的错误。由于不堪忍受老师的羞辱,小刚当天便离家出走了,几天后才被家人找回来。随后,小刚的家长一纸诉状将田老师告上了法庭,要求田老师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请运用教育法规相关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62、在罗斯主持的一项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每天学习后进行测验,第一组每天测验后都告知其学习结果;第二组是每周告知其学习结果,第三组则从不告知其学习结果。从第八周开始,仍对第二组每周告知其学习结果,第一组和第三组进行对调,即研究者不再对第一组告知其学习结果,而对第三组每天告知其学习结果。如此又进行8周后,比较三个组在过去16周内的学习成绩。结果表明:第一组在前8周成绩最好,而后8周成绩直线下降;第三组在前8周成绩最差,而后8周成绩直线上升;第二组的学习成绩始终处于中等水平。
请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阅读材料,按要求做题。
63、材料:
我千真万确地深信: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首先是用来获取新的知识)。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会回答提出的问题。这种观点促使教师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这在实践中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其结果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
必须首先改变对“知次”这一概念的实质的看法,知识——这就是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且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请你努力做到,不要让学生的知识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为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中、在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请概括材料的中心观点,并针对这些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要求:1.理解深刻,观点明确
2.内容充实,论证充分,语言流畅。
注:试题来源于网络及考生回忆,仅供参考!
答案:
56、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可以表述为:主体性学生观、发展性学生观、完整性学生观、个性化学生观。
(1)学生是主体性的人;
(2)学生是发展性的人;
(3)学生是完整性的人;
(4)学生是个性化的人;
57、(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8、控制和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方法主要有:(1)创设良好环境,控制环境和传媒的影响;
(2)改善亲子关系,纠正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
(3)提高儿童的自控能力和交往技能,帮助儿童掌握解决社会性冲突的能力;
(4)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和移情能力;
(5)引导儿童掌握合理的心理宣泄方法。
59、(1)充分运用变式;
(2)进行科学的比较;
(3)适当运用正例和反例;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的知识概括
60、在上述案例中,斯霞老师运用了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四种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老师在学生面前停止胸腔,用动作和行为呈现“精神饱满”,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一词语的真正含义。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这一过程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大家表现“精神饱满”这一形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这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理解词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61、(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田老师不应该私自从小刚的日记本中撕下两页日记,更不能不经过同学允许翻看同学的日记,这种行为是侵犯学生隐私权的表现。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材料中的老师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说小刚是一个花花公子,侵犯了小刚的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田老师因怀疑小刚早恋而长时间不让其进教室上课,事实上剥夺了小刚接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构成了对小刚受教育权的侵犯。
62、上述实验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检查、评定和评价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反馈对学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动机和认知两个方面。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
在动机方面,如果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就会引起他的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情绪体验,并进一步影响他的学习动机。第二组从实验开始到实验结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充分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学习结果的了解去调整学习策略,从而保持学习成绩始终处在中等水平。
在认知方面,学习者可以从对学习结果的了解中,获得有关正确或者错误的信息,成为指导自己今后学习的定向依据。第三组在前八周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在后八周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之后,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制定新的学习定向,从而使成绩直线上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反馈经常由教师给出。教师出于改进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目的,注重收集并运用有关学生表现的信息,并将所收集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63、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让学生只掌握"死"的知识,要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被运用起来,成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手段。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知识"成为"活的知识"而不是成为学生的"负担"。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资料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用心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透过操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动作是学生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老师要抓住这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明白新知识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通过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一样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潜质的目的。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3)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持续愉快的情绪、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设计适于学生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
(4)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明白和运用知识,让学生在一种简单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这样,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5)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潜质的培养,是当前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用心主动的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潜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模拟现实教学游戏的形式,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资料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这样能够给学生以亲切感。
总之,教师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透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教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知识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