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22:30:00 | 来源:
一、单选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教学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量力性原则
B、“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启发性原则
C、“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因材施教原则
D、“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上,遗传与环境之间必须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才能生成行为,这已成为当今发展心理学的共识。其代表人物是( )。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华生
D、高尔顿
3、杜威指出,把那些“早已准备好了的教材”强加给儿童,是“违反儿童的天性”的,多种多样的学科课程只会将儿童统一的生活经验加以割裂和直接,从而阻滞儿童的发展。因此他提出了( )。
A、教育心理学化
B、教材心理学化
C、生活即教育
D、教学做合一
4、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思想中的“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是指( )。
A、教学纲领
B、办学方针
C、教学原则
D、学科知识
5、下列有关我国学制的说法有误的是( )。
A、壬子癸丑学制废除了读经讲经课,充实了自然科学知识,第一次规定男女可以同校
B、壬寅学制、壬戌学制都是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C、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
6、学校教师职称评定中,多年来存在着重视科研成果,轻视教学的倾向,我们可以用加大教学权重的方法来克服这种倾向。这突出了教育评价的( )。
A、调节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诊断功能
7、根据泰勒的课程研发理论,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下列不属于其依据的因素的是( )。
A、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B、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C、学者专家的建议
D、对教师的研究
8、某学校开展了好习惯训练营,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和社会负责的好行为,如检查出班级、学校卫生死角,照顾生病同学等,这体现出的教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疏导原则
9、某班每月都评选学习之星、进步之星,并通过发荣誉小奖状,从而激发学生健康品德和优良行为的发展。教师运用的教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品德评价法
D、自我教育法
10、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强调学习者自定学习步调,要求依据每个儿童学习各学科的难易度,适当分配课程时间的是( )。
A、协同教学
B、道尔顿制
C、导生制
D、特朗普制
11、下列关于班级管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班主任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坚持教育性、客观性、有效性、冷处理原则
B、对于班级的非正式群体,教师应考虑如何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一味地打击
C、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
D、教学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12、在一个班集体形成之前,班主任通过制定一日常规(包含考勤、纪律、卫生、作业完成、劳动态度等方面)来稳定班级秩序。根据各方面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视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得分。而且发动学生参与管理,每项打分都由学生负责。班主任运用的班级管理模式为( )。
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
B、平行管理、民主管理
C、常规管理、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平行管理
13、下列选项中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观点的是( )。
A、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寻找信息、接受信息,并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
B、一个人的行动取决于他是怎样从他自己的角度知觉世界的
C、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强化
D、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
14、根据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方法,下列教学目标处于“综合”水平的是( )。
A、让学生设计出科学实验程序
B、让学生将《荷塘月色》的结构分解出来
C、演示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D、辨别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各自的特征
15、下列选项属于教师运用感知觉规律的组合律安排教学的是( )。
A、教师讲课时,语言要流畅、要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语速、对不同的内容要加以分析综合
B、教师讲授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C、教学中要使用活动性教具,如演示实验、放幻灯片、教学电影或录像等
D、教师应避免在黑板前演示深色的教具,在讲到重点处,声音要大一些
16、学生在领会和把握材料的规律、特征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将有意义的识记材料转化为图式材料等,以加强记忆。这种促进知识储存的方法是( )。
A、过度学习
B、复述
C、组块化编码
D、深度加工
17、将那些枯燥无味但又必须记住的信息“牵强附会”地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18、下列遗忘观点与“及时复习策略”相一致的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提取失败说
D、压抑说
19、根据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当学生的心理表现为动态的“审思”,兴趣点在于学习行动时,适宜的教学方法是( )。
A、鼓励学生自由交谈
B、用叙述的方法传授知识
C、运用综合的方法使知识系统化
D、让学生做作业
20、下列选项体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特征的是( )。
A、开创不同的方向
B、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
C、不落窠臼
D、透过现象看本质
21、下列有关注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注意的分散和转移是个体无意识的行为
B、注意最重要的功能是对活动的调节和监控
C、有意后注意不应在课堂中出现
D、有意注意也可以是没有目的的注意
22、学习了钠、镁、铝元素的性质和特征之后,再学习铜、铁、锌等概念就比较容易,这类学习属于( )。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23、学生在参观了科技馆之后脑子像“过电影”一样,科技馆里的很多奇思妙想的小发现令他久久回味。这在心理学上属于( )。
A、再造想象
B、记忆表象
C、无意想象
D、记忆再认
2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很多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学习动机,以至于厌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的____没有得到满足。(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创造的需要
C、缺失性需要
D、成长性需要
25、下列选项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范围的是( )。
①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
②有效的理解别人及其关系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③感知音调、旋律、节奏的能力
④独处、反思的能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6、马上要小升初的强强在学习上有着非常强的胜任感,每当自己在考试中没有取得理想成绩时,就会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不可能成功。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当前强强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获得勤奋感
B、形成主动感
C、形成“希望”品质
D、建立同一性
2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反映了( )之间的关系。
A、动机与需要
B、动机与生理
C、动机与目标
D、动机与行为效果
28、在对古文、外语、专业术语等进行准确的翻译时,或对疑难词语给出恰当的解释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
A、描述式讲述
B、解说式讲解
C、解析式讲解
D、解答式讲解
29、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 )。
A、尊重、赞赏
B、合作、开发
C、反思、总结
D、帮助、引导
30、有些教师认为,课程内容改革的主体是教育专家,与中小学教师无关。这种认识忽视了( )。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C、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D、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二、多选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31、下列关于夸美纽斯的表述正确的有( )。
A、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
B、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
C、主张实施班级授课制
D、强调教育“泛智”原则
32、下列人物有关教育目的论的主张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的教学目的论一致的有( )。
A、斯宾塞
B、涂尔干
C、孔德
D、罗杰斯
33、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是指由于人的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导致人的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下列属于利用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特点进行教学的有( )。
A、因材施教
B、弹性教学内容
C、启发性教学
D、组织兴趣小组教学
34、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下列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
A、组织学生到校园里调查植物种类和数量,撰写调查报告
B、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帮助孤寡老人
C、组织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篮球比赛
D、组织学生到富士康参观学习
35、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习情况分析是教学设计中关键而重要的第一步
B、教学设计时应预测到课堂发生的所有情形变化
C、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具体、可操作性
D、教学设计主要依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经验
36、班主任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过程中,应避免使用(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态度定势
37、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说法正确的( )。
A、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思想是采取频繁的反馈和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的评价
B、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所学的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诊断性评价
C、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偏科现象属于发展性评价
D、用以区别优劣,分出等级或学生合格的评价属于终结性评价
38、根据斯金纳学习理论,现实生活的口头表扬属于( )。
A、强化
B、内化
C、原始化
D、条件
39、属于情绪与行为障碍的( )。
A、人际关系问题
B、学习习惯差异
C、攻击行为
D、神经系统过度疲劳
40、属于不稳定的归因要素是( )。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41、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视自己气质类型,认识到气质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对于胆汁质学生,下列建议正确的有( )。
A、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成功的情感体验中激发其乐观向上的信心
B、应指导学生多参加精细性训练
C、学会调节和稳定情绪
D、重点培养生机勃勃、反应迅速、灵活机敏的个性品质
42、下列关于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提问可引发学习的多种认知过程
B、变式练习是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必要条件
C、原有的知识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D、运用系统化策略构建出最优化的命题网络可促进学习
43、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改所提倡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下列正确的是( )。
A、合作学习是社会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B、合作学习体现了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
C、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需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D、合作学习等同于能力分组学习
44、下列行为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有( )。
A、为加强学习效果,给学生布置过重练习题
B、为学生提供有偿补课
C、在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存在剽窃文字表述,或者未标明引用他人研究成果及出处
D、要求班内学生购买指定练习册
45、实验室王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因擅离职守导致几名学生发生事故被轻度烧伤,该老师行为( )。
A、侵犯学生人身自由权
B、属不作为违法侵权
C、侵犯了学生生命、身体、健康权
D、触犯了《刑法》
三、综合问答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46、奥苏贝尔说:“假如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47、“为迁移而教”是现代教育流行的颇有吸引力的口号,教师若能据此把迁移理论应用于教学实际,有力地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那么学生当下的学习将会对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更为持久的积极的影响。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实现“为迁移而教”。
四、教学实践题。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48、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在下列教学实践中,你会如何自我提问?请列举说明(每项作答不得少于三点)(10分)
(1)设计教学方案时;
(2)备课时;
(3)教学后。
五、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主体性,郝老师一改原来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使用“三少”教学法,“少说”,用最少语言呈现最多、最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参与讨论,“少写”,层次分明,有主有次,内容明确;“少做”,不越俎代庖,相信学生,让学生动手实验。有学生反映,“讲的太少,不理解学习内容”、“讨论学不到东西”、“老师不示范,学生**”。郝老师很迷惑,一方面大家抱怨老师满堂灌,但让学生积极表达时,却不尽人意,是不是还要继续这种教学方式?
49、问题:
(1)结合案例,请对郝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6分)
(2)请谈谈在实际教学中,你是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6分)
(二)
片段1:在教学《氧气的性质》时,教师:英国动物学家康莫森在某个国家的水塘里发现一种鱼,常浮在水面上,并向空中伸一伸头。当时康莫森对这种奇怪的现象作了一个奇怪的解释:这种鱼浮在水面是为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因此把这种鱼为爱嗅气味的鱼,现在人们称其为“嗅鱼”。根据你的估计,这种气体究竟是什么呢?它具备哪些性质呢?
片段2:在教学《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老师提问:关于声音,你们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吗?生答: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耳朵的?为什么有噪音、乐音?声音为什么只能听到而看不到?声音轻重由什么决定?为什么有的声音很好听,有的声音很难听?……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慌不忙地说:这么多问题我们先研究哪一个呢?学生讨论、争辩,最后认为应先讨论“声音的产生”。教师感到疑惑:为什么?甲生:因为不产生声音,就听不到声音,噪音、乐音就不存在了。乙生:因为没有声音,也就没有其他问题的研究。就这样,老师一边调动学生“放出”问题,一边又引领学生“收回”问题,在宽松的对话、沟通中进行教学。
片段3:在《观察土壤中有什么》时,老师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和表格,从生物、非生物、颜色、颗粒大小、含水量、含气量等角度观察,并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与实验成果,对那些观察视角独特,有新发现的学生,给予鼓励。有些观察活动,周期较长,还应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做好观察记录。
50、问题:上述教学案例是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的教学片断,请根据你的认知,进行分析评价。(11分)
注:试题来源于网络及考生回忆,仅供参考!
2025-01-13
2025-01-13
2025-01-13
2025-01-12
2025-01-11
2025-01-11
2025-01-11
2025-01-11
2025-01-10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