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公招

2017年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试题

2017-12-27 12:30:00 | 来源:

21、苏联在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上大出风头使美国的国际威望受到了很大损害,不少美国人为在布鲁塞尔大失面子极为恼火,有的人甚至爬上苏联馆的旗杆发泄愤恨。当时,美国人感到“大失面子”的最大可能是(  )。

A、航天技术的落后

B、民主法制建设的滞后

C、原子能技术的落后

D、电子信息技术的落后

22、1974年,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说:“你们欧洲强大起来,我们高兴啊。”毛主席这样说,主要是基于当时(  )。

A、欧洲已经成为第三世界的代言人

B、中国对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考虑

C、欧洲不再需要美国提供安全保障    .

D、欧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对象

23、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联邦税收显示,税收曾经占联邦税收总数30%的公司,现在只贡献了12%。这种趋势并不只局限于美国,在整个工业化世界都可以看到。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政府实行大规模减税

B、西方陷入“滞涨”危机

C、经济全球化的驱动

D、跨国公司逃避社会责任

24、文学艺术作品不但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时代。下列作品中,突出反映科技发展与人类命运紧密关联的是(  )。

A、《战争与和平》

B、《自由引导人民》

C、《人间喜剧》

D、《寂静的春天》

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科举进士考试,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9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12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问题:根据表中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比较其经济大背景的不同之处。(12分)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少年奇才,科举之路顺利,青年时代供职于翰林院,喜与张佩纶、陈宝琛等人抨击奕诉、李鸿章等大官僚,成为“清流派”的领袖。为牵制过分膨胀的湘军力量,1881年,慈禧擢升张之洞为山西巡抚,一跃而为封疆大吏。1884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适值中法战争爆发,他力主抗敌,大胆启用老将冯子材,一举击败了法军。战后,他开始在两广兴办洋务。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推行了所谓“湖北新政”:兴办实业,繁荣商业,提倡教育,湖北一时成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武汉成为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他还设立了湖北铁路局,亲自督建卢汉、粤汉、川汉等铁路。
甲午战争期间,他多次上书,督促朝廷积极应战。甲午战败后,他强烈反对割让台湾,为图自强,他仿照德国军制,在湖北编练新军。康有为创办强学会,张之洞捐资白银5000两,后来他相继捐银资助《时务报》《湘学报》。1897年开始,随着维新派的报刊频繁登载孔子改制、争取民权等文章,张之洞以维新派的学说同自己的学术主张不合为由,停止了对维新派的捐款。同年,张之洞写了《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深得慈禧赏识,谕令颁发四海。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张之洞既未参加镇压,也未“赞助新政”。
——据童超主编《晚清五十年》
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贡献及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的政治立场并予以评析。(9分)

注:试题来源于网络及考生回忆,仅供参考!

25、(1)明经科的考查内容侧重于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考查内容侧重于对时务政策的理解与分析。通过进士科可以选拔优 秀的政府管理人才。

(2)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 力。

(3)共同之处: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国家的统治基础;推动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提 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26、 (1)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的时间及原因:

①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原因是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改变了“大跃进”运动给农业造成的困难局面。

②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党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 经济背景的不同之处:1963--1965年是计划经济体制,1981--1985年是在公有制经济主导下鼓励发展民营经济。

27、 (1)贡献:①张之洞大力创办近代工矿交通业,建立湖北铁路局。洋务运动期问,实行湖北新政,兴办实业,繁荣商业,提倡 教育。

②中日甲午战争后,编练新军。

③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论做出探索,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重要主张。

④资助清末 维新派的学术活动。 影响:张之洞从维护清朝统治的角度出发,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而大力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近代工矿交通业、近代文教事 业、编练新军,提出诸多方面的改革建议、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 近代经济、教育、军事改革,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2)政治立场:张之洞是统治阶级中支持变法的中坚力量,而非变法和维新派的反对者,与维新派的分歧主要在于变法策略的 不同。 评析:张之洞是继曾国藩、李鸿章后,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创办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兴办实业,编练新军,抵御外侮。为 中华民族重工业、轻工业及近代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由于有阶级的局限性,在维新派与朝廷的政见相冲突时,选择明哲保身,既不完全支持变法,也没有完全支持新政,而是选择了缓进的策略。

附件下载
2017年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