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家公务员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卷试题

2016-12-29 04:0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材料3:

3.某省T县长期存期存在着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习俗,各种“随礼”已经成为很多百姓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鉴此,县政府在反“四风”整治行动中,出台了―一个关于办酒席的规定:只有婚、丧、寿三类酒席可办;只有70周岁及以上老人可办寿酒;升学满月等一律不办;办酒席须提前申请。此举立刻引发社会热议。下面是一些网友的网上留言:

网友1:我表示坚决支持。不明所以的人,你只有到当地去看看,才会了解真实的情况。我们那一带,农村普通家庭孩子考上个普通的初中,都要摆“学酒”,村民都要“随礼”。一年算下来开销不少。

网友2:用行政命令来移风易俗,说明要么当地风俗已经影响正常社会秩序了,要么当地政府部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一刀切了。这样的政策不是庸政就是懒政。 

网友3:人家办酒席说是家族聚会,怎么管?这个规定合法么?公民没有办酒席的权利?约束公职人员公款酒席是对的,老百姓为什么跟着被整顿?没理由啊!

网友4:说明当地的请客送礼风气已经逼得好多人没法过日子了!党委政府可以规定共产党员和公职人员办酒席的种类,同时严格限制礼金数量,违者从重处理并进行曝光。这样也许可以引导社会风气好转。

网友5:这规定太过了,老百姓爱什么时候办寿宴,办多大规模,只要不影响公共利益,自己说了算! 

网友6:纯化民风需要做的不是这些,而是清朗的环境、公平的感受、真挚的和睦、真实的情愫、总之是要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不是虚假。

网友7:地方官员反应过度,法律意识淡薄。

网友8:有些地方弄了很多办酒的事,完全是乱来的,就是因为办酒方想利用这个时节聚点钱财,搞得整个社会、家族、周围的人都乱套了。在人情社会中,不送也不可能。如果严重,国家必须要行政管制。有些地方就是瞎搞。你有个啥不特别重要的事,告诉你自己家人几个就行了,弄得像个大事一样宣传,恶俗行为! 

网友9:有些地方必须要管,—些好的习俗要保留,但消极影响大、影响周围百姓的事,一定要管。国家要管干部,也要刹住百姓中不良摆酒行为。

网友10:办寿宴是人民群众的自由,一刀切的规定,看似平等,看似可以咸少腐败滋生,可是却是以牺牲自由为代价。这里面是不是有个公权侵犯私权的问题啊?

11:官员绝对要管住,民间也需要移风风易俗。办宴不是问题,随礼之风太过恶劣。官风好了,民风才能好起来。 

网友12:你们这些唱反调的人都是只懂点法律和政策的人,你不是普通老百姓,你无法体会他们生存的艰难,你们说的看似很有道理,又讲法又讲理的,但没有结合实际就啥都不是。在有些地区,这样的政策必须出台,而且早就已经等不及了。地方政府了解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出台这样好的政策,好样的。

网友13:这说明这些官员工作太轻松了,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插手。移风易俗应当靠宣传教育工作和思想工作,不应当强迫命令。这些当官的不愿做艰苦的思想工作,想用一纸命令来改变社会风气,不但让人感到你为官霸道,而且说明你是个懒官、庸官。

网友14:应该说这个规定是有积极意义的,是一个因地制宜、移风易俗的规定。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弄出五花八门的点子,目的就是敛财,当地百姓不胜其扰。T县地方政府的干预是合适的,能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应该支持。

网友15:矫枉必须过正!坚决支持!扭转社会不良风气需要政府牵头!单纯依靠民间的潜移默化纠正则力度不够,而且需要时间太长了。

网友16:要我说,矫枉不能过正!群众想啥时候办就啥时候办,否则是不是管的太宽了?人家花自己的钱,碍着你什么事儿?官员就不同了,因为有个示范效应问题。

网友17:有的地方有的人把办酒席当成聚财的一种手段,有的人被迫效仿,逐渐形成歪风,让百姓苦不堪言,现在应该趁反“四风”的时机,刹住这股办酒席聚财的歪风。

网友18:正常的风俗习惯地方政府不可能出台规定加以限制。婚丧嫁娶时,亲友坐下吃顿饭也不能在此范围。

网友19:规定全体公民办酒席时严禁收礼金不就好了?设立个举报制度,礼金的20%作为举报奖金,就当交个税吧,大家说可行不?

材料4:

4.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二十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健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的健身热情不断高涨,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涌动神州大地,群众体育组织不断加强,群众健身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大幅增加,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基本建成,我国逐渐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如果说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显著增强了中国的国民体质,那么,1977年恢复高考的重大政策,则显著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很多人的求知欲、读书欲被唤醒、被激活。上海图书馆的老员工们至今还记得当年图书馆开门营业时的盛况。每天早上,上海图书馆门口6点多就开始排队了,到了开门时间,读者像潮水一样涌入。挤进图书馆的人基本就不出去了,一旦出去你的位置也就没了。这项好的政策不仅焕发了亿万青少年的读书热情,更奏响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前奏曲,让人们看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

毫无疑问,在社会生活中,如何通过政策来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提升公民的自我修养,市政府的职责和担当。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使公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良好的政策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让公民更趋于理性,更加崇尚和维护社会公德。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