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家公务员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卷

2010-12-30 18:3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11、胡蜂在本能下______营造自己的生活、生存中心。它的巢是______的房子。蔡伦在改进造纸术之前目睹过胡蜂的建筑过程而受到启发,无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学家了。

依此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具匠心 名不虚传

B、自然而然 货真价实

C、兢兢业业 巧夺天工

D、无师自通 名副其实

12、在现实生活中,做人的学问往往比做事的学问更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也更难掌握。做事仅靠技术就能      ,做人则是一门弹性极强的艺术。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做事学一次即有毕业的可能,做人却活到老学到老,要一辈子下功夫。

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当一面 学习

B、如鱼得水 把握

C、游刃有余 控制

D、臻于佳境 复制

13、“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新闻作品要想成为历史的“宏音”、时代的“响箭”,新闻记者就必须胸怀全局      、深入      新闻的理性力量,使新闻语言具有一种理性美。

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瞻远瞩 分析

B、高屋建瓴 发掘

C、见微知著 彰显

D、由表及里 剖析

14、既然编全集,希望完整地      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便都应该保留下来。可说实话,古往今来,经得起这么折腾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认真地为其辑佚、整理、不放过任何      ,好不容易弄出全集来,不只没加分,还减分。

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描绘 蛛丝马迹

B、还原 一鳞半爪

C、展现 闲言细语

D、呈现 只言片语

15、媒介的诞生是为了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人们使用媒介的独特性也是为了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生活,这两者本来都有良好的______。然而,科学技术与人类意识发展上的失衡,导致媒介在被过度使用的过程中有时会脱离人的______。

依此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出发点 掌控

B、适应性 规划

C、侧重点 控制

D、目的性 约束

16、在确立以夏、商、周为核心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历谱推定、文献梳理、考古与碳十四测定等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尽管这个年代表还有不够      之处,但它的提出毕竟标志着中国的上古史已不是      的传说,而是可信的历史了。

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细致 子虚乌有

B、精准 虚无缥缈

C、合理 扑朔迷离

D、精确 空穴来风

17、成本过高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      。就电力而言,风电是最接近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但成本仍然比火力发电高;太阳能发电成本就更高了,是火电的数倍。因而降低成本是可再生能源      化发展的关键。

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阻碍 产业

B、障碍 规模

C、问题 市场

D、瓶颈 现代

18、面对不断出现的消费和产业成长热点,企业的注意力应首先放在寻求高成长产业的“先进入”      上,以      供不应求阶段的高额利润,而其进入者不断增加,竞争加剧后,企业则应将重点放在低成本为      的价格竞争上,以保住和扩大市场份额。

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缺口 垄断 特征

B、前景 瓜分 手段

C、机遇 谋取 基础

D、许可 获取 支撑

19、颜真卿“守其正,全其节”的气节备受后世______,人见其书,往往______他的人品。欧阳修称“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有似其为人”,即使对其楷书有些______的米芾,也认为可以从颜体中感到一种“昂然不可侵犯之色”。

依此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崇 联想 微词

B、仰慕 追怀 保留

C、称颂 认同 不满

D、赞誉 映照 非议

20、回到故乡时,发现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村里的人们曾经拥有一个       而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是外面的世界改变了这一切,这个村正在      而又急速的转型,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人      

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好 不着痕迹 似信非信

B、淳朴 潜移默化 漠然无知

C、单一 默不作声 懵懵懂懂

D、封闭 悄无声息 浑然不觉

21、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笔下有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地刮,想让凛冽的狂风刮走人们身上的衣服,结果行人为抵御寒冷侵袭,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人觉得很暖和,便解开纽扣,脱掉了大衣,南风获胜。

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A、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附件下载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