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7 12:00:00 | 来源:考生回忆及网络
一、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草稿纸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涂黑。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考生方可答题。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L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过去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整体比较落后。L县一中是该县的重点中学,高考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其实我们的孩子都很想学,也很勤奋,但总体成绩就是不如大城市的孩子。”L县一中吴校长说,“每当在电视、网络上看到大城市优越的教学条件,孩子们都梦想着能接受和大城市同龄人一样的教育,进行公平的竞争。”
随着国家对教育公平的重视和教育信息化大潮的推动,同时得益于近几年脱贫攻坚进程的加快,L县一中的软硬件条件如今都得到了较大提升。L县教育局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决定在L县一中设立网络直播班,选定一家资质较好的网络教育公司,同步直播省城重点中学七中老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跟着省城七中的同学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练习。在网络直播课程中,每门课都有线上线下两位老师,线上的是省城七中的老师,负责课堂授课,授课内容和进度也都以省城七中为准。线下的是L县一中的老师,他们除了课前准备、课间讲授,还需要在课后和没有跟上的同学一起查漏补缺。
罗同学是L县一中的高三学生,他对自己刚接触网络直播课程时的情形记忆犹新。“刚开始接触直播教学,那边的教学特点就是密度大,知识面覆盖广。有些不适应,感觉差距还是比较大。”罗同学说,“这种教学模式就像是6门学科有了12名指导老师,他们那边问什么我们就回答什么,一开始觉得有点儿怪,慢慢发现你答的跟那边也差不多,你会发现已经跟上那个课堂了,当时还是有点兴奋,自信心也上来了。”
网络直播班班主任杨老师认为,新的教学模式除了带来成绩上的提高,更多的是给了学生参照和动力。“他们会觉得在追梦的路上自己和省城七中的同学享有了均等的机会,剩下的就看自己的奋斗了。”
从三年前最初引入一个班试点,逐渐发展到现在15个网络直播班700多名学生上课,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了网络直播教学中。对网络直播班的教学效果,L县教育局王局长介绍说,“今年高考成绩发布后,网络直播班本科上线率达到了93%,一本上线率达到了59%。虽然这个功劳并不能只归功于网络直播课程,但毫无疑问,网络直播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积极改变。”
对网络直播课程的效果,何同学有另外的感受。她也是L县一中网络直播班的学生,去年毕业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回忆在网络直播班学习的经历,她说,“要说高考增加多少分,可能不是特别明显。但是从省城七中师生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有了清晰的目标,考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想去什么样的地方。这好像是一道光,它照亮了我的梦想,让梦想变得明亮清晰。”
网络直播授课的模式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区和学校之间的资源壁垒,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跨时空整合、配置和流转。吴校长认为这对教师来说也是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我们的教师逐年分批地进入这种教学模式里锻炼,并且把省城七中的资源本土化,让它更适合我们自己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但吴校长还认为,“技术和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关键还在于教师。L县一中网络直播课程为什么效果好,是因为对课堂教学没跟上的学生,本地教师课后会再进行教学辅导。这些教师非常累,他们上直播班的工作量,是上普通班工作量的三倍,很多教师还要连续加班带晚自习。这对教师的责任心是一个考验,也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挑战。”
对于网络直播教学模式能否大规模推广,惠及更多学生,王局长坦言,“目前还存在很多困难。网络直播教学的资源总量还是很有限,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和英语课上,还有很多课程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即便如此,一个网络直播班的费用平均一年也要七万元左右。如果覆盖到乡村,还要铺设网络、增添设备,支出就更大了。不过,只要能切切实实帮助到孩子们,我们还是要想办法去做。”
材料2
7月17日凌晨,S公司总裁张总发布一条朋友圈,写道:“公司里有些部门有了权力,不是为客户服务,而是变成寻租的工具,这完全违背公司的基本价值观和文化,要用最锋利的刀子将这些腐烂的肉切掉。”就在同一天另一家民营企业的三名高管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警方刑事拘留。该公司还披露过一组反腐数据:2018年,公司内部共调查经济类刑事案件2起,移送公安机关查处8人。
提到企业反腐,人们往往会想到国企,而忽略了民企。有人以为,民企都是私人的钱财,因此不存在腐败问题,这是一种误解。虽然民企属于私人所有,但从没脱离社会,必然与企业外部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因此企业的行为并不完全是私人性质的活动。特别是在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中,所有权往往与经营管理权处于分离状态,一些经营管理人员受个人私欲及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业务外包等环节挪用资金、贪污钱款、收受贿赂等现象时有发生,既损害了企业利益,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客观地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在整体上也不如国家公务员,因此在面对诱惑时需要更强的辨析是非的能力。事实上,如果对民营企业腐败问题听之任之,必将蔓延到其他领域,形成对社会环境的污染。
令人欣慰的是,越是处于行业领先、高速发展、且富有雄心的民营企业,越是在内部风险治理上毫不妥协、高调且干脆。这些企业不留余地地主动公开腐败行为,建立与廉洁相匹配的价值观与文化体系,将其置于企业品牌价值之上,视为绝对底线。某著名的民营上市公司在2018年一口气开除了45个企业腐败的人员,其中16个被移送司法机关,该公司内部通告:“今天以公开信的方式晒一晒我们内部光鲜亮丽外表下丑陋的一面。”考虑到“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企业融资、品牌管理等现实利益,一家公司能够对内公开说出这样的话需要多大的勇气?另一家互联网公司也不含糊,在收到举报后迅速行动,55人被查。不得不说,这种公开处理本身意味着底气,也是一种态度。2018年6月,某贸易公司成立了审计部,内部干脆称之为“廉政公署”,开展自查自纠。这个“廉政公署”近一年来已多次处理、通报、曝光违纪人员。该公司甚至对外公开了举报平台,鼓励外部合作伙伴参与监督。
有关专家认为,民企反腐败正逐渐从个别民营企业的内部治理行动上升为行业共同准则,乃至所有民营企业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有可能带来行业治理的转折,并推动整个社会风气转变。企业人即社会人,人们历来倾向认为,投资、财务和管理相对自由的民企,处事更为“灵活”,至于这种“灵活”是否同样反映出企业内部权力寻租的可能性,人们很少予以深刻的反省,更谈不上应对和解决。然而,民营企业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内部廉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天然就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这与政府提倡的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相辅相成。在高压反腐态势下,民企的反腐不能只是“一阵风”,而应成为常态,要与国家反腐败体系形成联动,设立民营经济领域反腐败法律法规,将民营企业反腐败上升到法治层面。中国民营企业自我反腐准则的形成,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说到底,视廉洁为生命的公司,才更有资格谈未来。
2024-12-15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5
2024-11-24
2024-11-24
2024-11-23
2024-11-01
2024-10-29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