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1 10:00:00 | 来源:考生回忆及网络
21、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唯一的大规模传播渠道,普通人也能成为主动的发声者,既可以______,更可以独家进行报道,甚至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然而,有的人发出的却是噪声,甚至是不实之词、______ ,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抒己见 恶意中伤
B.众声喧哗 造谣生事
C.慷慨陈词 捕风捉影
D.集思广益 风言风语
22、研究历史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如同警察破案,必须掌握足够的证据,使各种证据之间形成______ 的逻辑关系。因为是凭证据说话,因此,研究历史依靠的是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和论证证据关系的能力,而不是看你能提出怎样______的观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实 尖锐
B.合理 新鲜
C.准确 独特
D.严密 超前
23、今天,手机、个人电脑、网站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主导,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每天的______生活中发现乐趣和美好。在法国插画师桑德琳眼里,垃圾袋、街边的栏杆、破旧的墙壁乃至地下通道的水龙头,都能创造出一个______ 的“魔力”世界。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呆板 另类
B.无聊 神奇
C.简单 崭新
D.平凡 疯狂
24、文明的进展并不完全像是一股奔腾直前、日趋佳境的巨流。如果我们用一种相当大的比例尺把它绘制成图,也许会具有上述外观。但这种广泛的看法往往会______ 细节,而我们对这一过程的全部理解却必须_______于这种细节。假如我们从绵延几万年的全部人类历史来看,新时代的出现往往是相当突然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淡化 超越
B.忽视 定位
C.模糊 着眼
D.无视 立足
25、唐宋元750年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古典绘画成长、成熟并走向繁盛的辉煌时期,各种典范性的风格和样式不断地被创造和衍生出来,其间开宗立派的名家风格,被后世画家奉为传承和发展的______和基点,后人遵从这些规范,并根据时代的需求和个人的才情,不断生发、变革和______,推出新的范本,从而使中国绘画掀起一波又一波师古开新的浪潮。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圭臬 创新
B.范本 继承
C.精华 创造
D.楷模 延续
26、完善民间投资的配套设施和实施细则,增加了民资的投资选择余地,对于缺乏投资渠道的民间资本可以起到______作用,避免民间资本集中于住房、股票等______的投资领域,也可激活民间的创业热情,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衔接 动荡
B.疏导 基础
C.支持 活跃
D.分流 狭窄
27、文化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权力的分布。贸易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跟着国旗走,但文化几乎总是______着权力。历史上,一个文明权力的扩张通常总是伴随着其文化的______,而且这一文明几乎总是运用它的这种权力向其他社会推行其价值观和体制。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依附 渗透
B.追随 繁荣
C.附和 普及
D.配合 伸张
28、就像传记文学一样,传记片最见作者______之处,是对人物生平材料的剪裁和取舍。经典传记片《巴顿将军》虽然冠名“巴顿”,却没有像编年史一样横跨几十年地展现这个人物,而仅仅只是截取了“二战”期间巴顿的天才与自傲,一位美国“二战”英雄的______便跃然于银幕之上。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功力 风采
B.能力 风姿
C.实力 风度
D.心力 风骨
29、一座城市要想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地标,不应盲目跟风、简单复制,而要深入挖掘和凝练与众不同的城市文化,让建筑______文化,让文化光辉建筑。只有______了深厚文化______的建筑,只有与环境协调统一,才能称得上是“地标”,否则就只是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组成的没有灵魂的躯壳。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折射 体现 内涵
B.展现 蕴含 精神
C.丰富 沉淀 精髓
D.弘扬 承载 底蕴
30、词语如同一面镜子,客观地呈现世界,也呈现出语言的使用者对世界的认知,面对世界______的变化,新语汇也如雨后春笋般萌生。从“限行”到“限购”,从“蚁族”到“高富帅”,这些语言长河最前端的浪花,或是______ ,消失在生活的沙滩中;或是______ ,进入长久的思想潮汐,形塑整个时代的思维。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日千里 昙花一现 润物无声
B.日新月异 惊鸿一瞥 万古长青
C.瞬息万变 一花独放 万紫千红
D.白驹过隙 稍纵即逝 旷日持久
31、埃及阿斯旺古采石场保留着原始的风貌,______ 着历史的印记;意大利的天堂采石场,洞穴幽奥堪称奇迹;巴黎地下采石场改造成的公共墓穴,是让人______的另类采石遗迹;而摩尔多瓦共和国的米列什蒂米齐地下酒城,则让废弃的采石场______了新活力。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凝刻 匪夷所思 焕发
B.凝集 百思不解 诱发
C.刻画 莫名其妙 发扬
D.刻镂 难以言说 激发
32、民主化、信息化、全球化浪潮叠加,思想观念的裂变塑造了一个时代生机蓬勃的心灵图景,也提示我们,多元时代更需要凝聚共识,当观点______,看法不尽相同时,共识是社会交流的基础。但多元并非意味着正确的价值不复存在,包容也不意味着可以______公理。正因此我们对现在的认识可以各持己见,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却应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众说纷纭 轻视 不谋而合
B.莫衷一是 漠视 殊途同归
C.无所适从 藐视 不约而同
D.五花八门 无视 异曲同工
33、“宫斗剧”的盛行及其与当下社会的微妙对应,典型地体现了我们在现实困境中面对传统时的______。在______的“复古”潮流中,各种名目的“传统”泥沙俱下。那些植根于封建帝制基础上、早应被淘汰的历史沉渣,却都随着“复古”潮理直气壮地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手忙脚乱 纷至沓来 沉渣泛起
B.不知所措 风起云涌 东山再起
C.手足无措 蜂拥而至 卷土重来
D.无所适从 此起彼伏 死灰复燃
34、穿越八百载风雨,大足的千手观音已“ ”。幸得文物修复师的双双妙手,方今这尊“大足石刻的精华”才保有 的希望。可惜,妙手救得了石像,却难以医治这一行当 的顽疾。文物修复师队伍极为窘迫的现状之下,是我们对文物命运的担忧,更是对文物修复技艺如何传承的追问。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病入骨髓 否极泰来 难以为继
B.病入膏肓 重现风采 后继乏人
C.病骨支离 重见天日 后继无人
D.病魔缠身 枯木逢春 青黄不接
35、大众是聪明而挑剔的,对那些______、故作高深的东西,那些______、不着边际的东西,往往会表示“不感冒”而转头走开,讲空话、大话、套话、老话、重复话、累赘话,只会让生动活泼的理论变得______,让富有内涵的理论显得胶柱鼓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弄虚作假 好高骛远 一潭死水
B.声张造势 天马行空 死气沉沉
C.故弄玄虚 不切实际 面目可憎
D.扭捏作态 徒有虚名 生吞活剥
36、现在一些国家的法律体系中之所以出现越来越多的“软法”,根本原因就在于,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道德价值的多元化决定了人们在处理社会关系时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将一些普遍遵循的道德规范变成共同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避免多元化社会道德评判混乱的现象,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公民的行为,让他们时刻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合法性”。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软法”有利于凝聚共同价值观
B.“软法”顺应了社会多元化发展
C.“软法”对道德准则有强化作用
D.“软法”可以判定行为的合法性
37、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随之不断提升,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奇迹”“中国道路”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中文学习热在许多国家悄然兴起。因此,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我国的发展实践和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打造中国话语体系的基础就会越来越牢固。
对这段文字主旨理解最准确的是:
A.目前,打造中国话语体系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
B.目前金融危机是巩固中国话语体系基础的契机
C.中国话语体系的素材来自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
D.中国话语体系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8、决定健康的因素是多样的,经济学家常使用健康生产函数来表示健康状况与投入要素(包括健康禀赋、医疗保健、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状况、环境等)之间的关系。其中,健康禀赋差异是先天的、不可避免的。从宏观上分析区域之间的健康差异要从收入、教育和医疗保健利用等方面的差异着眼。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人口健康禀赋差异是不可改变的
B.分析人口健康应着眼非先天因素
C.区域间存在不同的健康生产函数
D.投入要素决定了区域间健康差异
39、当人们闻气味时,如果感觉到挥发在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就会对这种刺激性的气味作出反应。植物也会对气味产生反应,最明显的实例是果实成熟时的情形——如果将一枚成熟的果实和一枚尚未成熟的果实放在一个袋子里,未成熟的果实会更快成熟。这是因为成熟的果实会散发出一种“成熟信息素”——乙烯,青涩的果实“闻”到这种气息后,也开始变得成熟。这种情形在自然界很普遍,当一枚果实开始成熟时,它会释放这种“成熟信息素”,周围的果实一旦“嗅到”这种气息,接着,整棵树甚至整片树林的果实几乎会随之成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植物会释放信息素
B.果实是如何成熟的
C.植物间会传递信息
D.植物和人也有共性
40、野生动物个体在环境中的绝大部分行为,都可以回溯到它的基因;个体间不同文化传承即便存在,影响也通常微乎其微。如果两群狼面对同一场景做出了不同反应,那是因为它们的遗传特征不同,而不是因为它们各自经历了不同的狼群历史、有不同的狼群文化。就算有动物因为和人的相处而从人类这里习得了复杂的行为,当它们回归野外时也几乎不可能把自己学会的“人类技巧”教给其他同类,改变原有文化。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文化对野生动物行为的影响甚微
B.野生动物的行为主要源于遗传
C.与人相处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甚微
D.野生动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
2024-11-01
2024-10-29
2024-10-29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7
2024-10-27
2024-10-27
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