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地区公务员

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

2021-12-29 16:30:00 | 来源:网络及考生回忆

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

一、常识判断。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下列选项中,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相符的是:

A、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B、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金融创新上,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C、坚持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D、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国际交流合作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2、关于“十三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取得的成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粮食年产量持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B、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

C、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D、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转型

3、下列对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表述错误的是:

A、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和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B、创新驱动取得新优势和国内市场形成发展新格局

C、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和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D、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4、近年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保健食品广告的用语进行了严格规范,虚假用词、夸大用词、绝对化用词被明令禁止。下列保健食品广告用语,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是(    )。

A、某保健品胶囊广告:祖传秘方,宫廷秘制,强身健体

B、某保健口含片广告:增强免疫力,调理肠胃,调节血脂

C、某保健品袋泡茶广告:坚持冲泡,治疗三高,十天见效

D、某灵芝保健品广告:无毒副作用,无效退款,全额承保

5、国务院部署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支持县域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精神的是:

A、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B、对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地方传统产业加大政策资金补贴力度

C、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

D、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6、下列关于法律名言的理解,错误的是:

A、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重视法的执行

B、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司法裁判活动不应过于迟缓

C、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需要道德高尚的人做法官

D、呆板的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法的适用关注实质公平

7、环渤海经济圈是“实现东部新跨越”战略方针中的重要区域,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天津滨海新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B、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和棉花产区

C、该地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

D、人口密度是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

8、下列文学作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A、《过秦论》—《隆中对》—《归去来兮辞》

B、《兰亭集序》—《岳阳楼记》—《滕王阁序》

C、《桃花源记》—《捕蛇者说》—《醉翁亭记》

D、《铜雀台赋》—《阿房宫赋》—《后赤壁赋》

9、关于生活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洗温水浴可以降温

B、夏季出汗越多,减肥效果越好

C、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

D、中暑后应喝大量白开水以补充水分

10、下列选项中,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子”含义相同的是:

A、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B、子曰诗云

C、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D、我本汉家子

11、下列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对社会生产显著影响,下列事件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楚国某没落贵族被取消爵禄

B、燕国某人因无地来到秦国,秦国划给他一块荒地

C、秦国某人因将自己的三亩良田卖予他人,被处以刖刑

D、魏国某人粮食大丰收,官府派人来平价收购了他的余粮

12、下列关于纤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制成亚麻面料的纤维是从亚麻的韧皮部取得

B、聚酯纤维俗称涤纶,其吸湿性和抗皱性较好

C、棉纤维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且具有多孔性,故保暖性较强

D、蚕丝含蛋白质,可点燃闻有无烧焦羽毛的气味检验真假

13、东西方关于管理学的思想有许多共通之处。下列西方管理学原理与东方哲理相对应的是:

A、破窗理论:防微杜渐,亡羊补牢

B、木桶原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彼得原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D、马太效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14、下列诗句中所提到的花对应错误的是:

A、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梅花

B、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紫薇花

C、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牡丹花

D、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菊花

15、喜欢旅游的赵某准备在今年夏天去爬三座名山,计划从黄河或者长江发源地出发,沿黄河或长江其中一条干流流经省份由西向东走,下列肯定不是其规划路线的是:

A、华山—五台山—泰山

B、昆仑山—青城山—黄山

C、峨眉山—衡山—庐山

D、井冈山—武当山—嵩山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6、华夏文明甚至整个人类文明发展演变到今天,其实都有一个            的过程,人们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喜欢被叠床架屋束缚,简洁的价值观与人类追求单纯明净的趣味也非常契合。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删繁就简

B、言简意赅

C、去伪存真

D、去粗取精

17、“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传统师徒制的写照。历史上,师徒制保障了传统工艺技艺的            ,可谓手工业时代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大机器生产使职业院校代替师徒制,成为培养产业工人的主阵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生不息

B、蒸蒸日上

C、薪火相传

D、一脉相承

18、积极的爱国应该有意识地诉诸理性。一个        爱国的人,如果不能冷静下来,以理性的方式表达爱国诉求,而是任由自己的爱国情感        ,完全可能适得其反,不仅帮不到自己的国家,还会损害自己的国家,同时又戕害到无辜的他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夸 蔓延

B、自诩 泛滥

C、自命 失控

D、自吹 放纵

19、山川地理的阻隔是把“双刃剑”,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        免受外部干扰的环境,使不同人群在漫长历史时期得以自由地各自向前发展,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封闭的环境同时也很可能        文化的活力,使其停滞不前,甚至消亡湮灭。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构成 扼杀

B、孕育 释放

C、提供 消磨

D、营造 禁锢

20、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催生了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这一在线教育形式,使得获取教育资源更加        ,每门课程可以同时        的学生数量几乎没有限制,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低成本、广覆盖。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便利 接纳

B、丰富 选择

C、快捷 汇集

D、多元 囊括

21、《白鹿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表的。那是个还有人对“文学”两个字充满        ,结结实实写长东西的时代;是还有许多青年,在信息闭塞的情况下,找好书读,伏案写,投稿给文学杂志,        着被认可的时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眷恋 盼望

B、热情 等待

C、依恋 渴望

D、热忱 期盼

22、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            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而人们之所以        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海纳百川 否定

B、千姿百态 反感

C、兼容并蓄 质疑

D、独树一帜 排斥

2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刻在澡盆上的警词,其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肌肤上的污垢,引申为精神上的弃旧图新。也就是说,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比较强调创新的,要求人们以一种革新的姿态,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而不能            ,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 夜郎自大

B、循序渐进 坐井观天

C、迎难而上 抱残守缺

D、持之以恒 因循守旧

24、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就业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冲击,许多岗位和职业将逐步消失。不过,大家不必过于        。事实证明,每次技术革命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新技术的发展还会        出更多的新工作岗位。但面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挑战,政府、企业和个人还是应该            ,积极拥抱变革。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紧张 产生 居安思危

B、焦虑 创造 未雨绸缪

C、担忧 提供 有备无患

D、着急 设立 常备不懈

25、在日常环境中,人们往往有着        的身份标签,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周围人对自身的评价,所以,自然而然便保持着一种无形的        。但是,当这些社区中的“好居民”,工作中的“好职工”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其自身的身份特征        “反正也不认识我”人们如是想着,于是一些不文明现象随之产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有 自省 消失

B、鲜明 压力 模糊

C、明确 自律 弱化

D、固有 束缚 偏移

附件下载
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docx